发表时间: 2024-09-16 05:23
一塔玲珑驾碧空
恰似飞虹耀霍巅
伴随每代人童年的《西游记》
一次次掀起火热的文化现象
一次次创造IP神话
无论最火的新“悟空”
还是经典的老“西游”
都与临汾的一座古塔有关
俯瞰广胜寺景区
广胜寺
坐落在临汾市洪洞县霍山南麓
寺院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
是中华大地上最早建成的寺院之一
原名“俱庐舍寺”
亦称“育王塔院"
唐代宗御赐“广胜寺”
意为“广大于天 胜名于世”
元大德七年地震毁坏后重建
明清两代屡经修葺
飞虹塔与古树相伴,历尽沧桑
如今的洪洞广胜寺景区
分为上、下两寺和水神庙
飞虹塔及大雄宝殿为明代重建
其余均为元代建筑
“天下第一飞塔”虹琉璃塔
稀世孤本《赵城金藏》
华夏瑰宝元代戏曲壁画
并称“广胜三绝”
远近闻名的飞虹塔
是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
也是国内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明代琉璃塔
更是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
央视86版《西游记》中的《扫塔辩奇冤》
唐僧扫塔的取景就在这里
广胜寺飞虹塔
这座13层高的琉璃佛塔
建成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
高47米,平面为八角
外镶黄绿蓝三色琉璃装饰和图案
斗拱、倚柱、佛像、菩萨、
金刚、花卉、盘龙、鸟兽
阳光照在这些琉璃件上
炫丽璀璨,宛如飞虹
1934年,林徽因、梁思成考察广胜寺时
评价这些琉璃“质地及塑工可算无上精品”
飞虹塔局部
整个塔的十三层八角上
均设计有琉璃套兽龙头
从兽嘴向下衔悬有金铎
114个金铎奏响悦耳铃声
可谓静中有动,动中有声
塔顶建有铁制法轮
中镶风磨铜塔刹
塔中空,可攀登而上
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
临汾盆地曾发生8级地震
飞虹塔安然无恙,保存至今
广胜寺下寺后殿
寺院建成后
附近百姓、文人学士、官员吏佐
相继慕名来广胜寺拜佛求愿、观光
小商小贩也多了起来
逐渐形成广胜寺庙会
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
是传说中的水神诞辰
民谚云:“三月十八,麦怀娃娃”
形成定期的广胜寺庙会
元朝时庙会规模已相当可观
水神庙古戏台上
一出出蒲剧慷慨激昂
台下老幼拍手称好
如同水神庙壁画中的一幕
水神庙
水神庙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
供奉水神的庙宇
始建不晚于唐代
庙内壁画绘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
以祈雨、行雨、酬神为主线
既有酬神唱戏,又有山间捶丸
既有宫廷奢华,又有市井辛酸
既充满想象,又极度写实
是我国古代唯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孤例
为研究我国戏剧史的发展、演变提供佐证
水神庙壁画局部
广胜寺第三绝——《赵城金藏》
还有一个很长的故事
宋代的《开宝藏》
是中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
1148年,佛教界在平阳(今临汾)
进行复制刻印
被供养在赵城县(今洪洞)广胜寺
故名《赵城金藏》
全世界只此一部
被视为稀世瑰宝
《赵城金藏》首页
《赵城金藏》一直存放于广胜寺
岁月流逝、朝代更迭,不为人们所知
1933年,《赵城金藏》被发现,轰动学界
它是一部佛教全书
更是涉及哲学、历史、文学、
医学、建筑等诸多领域的传世古籍
1942年,在八路军抢救保护下
《赵城金藏》幸免于难
后历经六次转移
1949年4月交于国家图书馆保存
如今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
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
广胜寺前矗立起一尊“悟空”雕像,欢迎游客
九月的北方
当山风吹过时
塔上风铎叮咚作响
寺院余音缠绕
“悟空”也回到了这里
恭迎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天命人”
文字:侯琎
原《“悟空”已到广胜寺,“三绝”恭迎“天命人”》
阅读原文
来源:山西日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