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貔貅品鉴网

初恋风波背后的反思与启示

发表时间: 2024-07-05 12:58

初恋风波背后的反思与启示

长衫落拓,玉树临风,尽展中国古典文人风度

他得多位民国大师垂青指点,成为诗派中的得力主将

他为初恋写下漫天情诗,却难阻她纵身跃入不伦师生恋

他因长相太漂亮,被白富美忘我倒追,成就美好爱情。

最终,他却在那个黑白颠倒的疯魔年代心力交瘁,丧失希望而选择了自行结束生命。

他就是著名诗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陈梦家

陈梦家学位照

陈梦家1911年4月16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浙江上虞。

1927年,16岁的他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法律系。次年,他成为了徐志摩闻一多的弟子。

1929年10月,陈梦家在《新月》杂志发表了处女作新诗《那一晚》,引起巨大轰动。后又以“陈漫哉”为笔名发表了大量新诗。

那一晚天上有云彩没有星,

你搀了我的手牵动我的心。

天晓得我不敢说我爱你,

为了我是那样年青。

1931年1月,他将诗作编成《梦家诗集》,由新月书店出版。他的诗风格注重“自我”体现,音韵和谐优美,诗体匀称大气,同时注重吸取格律诗精华,以古体诗感巧写新诗。

他因此成了新月派后期负有盛名的代表诗人,他和恩师徐志摩、闻一多朱湘一起,被称为“新月诗派四大诗人”。

中央大学的校园里,他与文静秀气的孙多慈相遇了,她温婉柔美的气质让他深深着迷。

孙多慈出生于安徽寿县的书香名门,父亲曾担任过孙传芳的秘书。

19岁的陈梦家此时已颇有诗名,加之英俊潇洒的校草光环,一时耀眼得17岁的孙多慈有些晕眩。

陷入爱河的陈梦家诗情泉涌,为初恋写出一首首缠绵悱恻的情诗,让她意乱情迷。

陈梦家做梦也没想到,另一位与他并称为“新月诗派后起之秀”的诗人方玮德也几乎同时爱上了孙多慈。两位青年才子开始了为追爱明争暗斗的大戏。

方玮德

彼时的方玮德是中央大学英语系的学生,和陈梦家还是好朋友。可为了追求喜欢的女孩,两位“金装才子”不得不兄弟亮剑了。

好在两位才俊都是胸襟开阔之人,彼此惺惺相惜。于是心照不宣地不武斗,只文攻。

方玮德写出了那首著名的《丧裳》:

姑娘,我昨夜偷偷地徘徊在你的门外,

雪上的足痕织成了怯懦的悲哀;

今早一阵雪化填满得无影无踪,

姑娘,你猜不到我曾在那里徘徊。

陈梦家哪甘示弱,写出了那首著名的《再看见你》:

那些日子从我看见了你,

不论是雨天是黑夜

我念着你的名字,有着生,

有着春光一道的暖流

淌过我的心。

陈梦家

这场情诗比拼轰动了当时的央大校园,光是两位干净清爽、笑意温柔的帅气男主,就让一众迷妹们神魂颠倒。

陈梦家没想到的是,他后来几十年跌宕起伏的人生中竟会因为当年的为爱痴狂而背负罪名。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魂牵梦绕的初恋竟然投入了老师的怀抱。

孙多慈爱上的是自己的老师徐悲鸿,她陶醉在老师为她所作的一幅幅画像里。两人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红豆为证的“慈悲之恋”。

孙多慈画像

两人一起去天目山写生作画,被人看到忘情拥吻。听到风言风语的徐悲鸿夫人蒋碧薇彻底失去了理智,冲到画室用剪刀将孙多慈的画作划得稀烂

孙多慈最终也没能如愿嫁给徐悲鸿,他成了她一生渡不了的劫。

而当年那个为自己写下漫天情诗的俊美少年,终究没能用才华赢得理想的爱情。两个失意兄弟相视苦笑,握手言和

紫金山的晚风吹拂起陈梦家飘逸的长衫,却吹不散他淡淡的惆怅和忧伤。

陈梦家

而他的终极绝恋却早已在古文字与音符之间孕育动人的优雅。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

李白千年前的诗句似乎暗藏了陈梦家一个光风霁月的浪漫情怀。

文字是舞动历史的音符,音符是跳跃生命的文字。

而陈梦家未来的另一半,正留下一个遐想文艺的背影,装饰着彼时无数少男的梦境

赵萝蕤练钢琴的背影

这个有着谜一般背影的女子便是赵萝蕤

赵萝蕤1912年出生在浙江省德清县,祖上曾富甲一方,到了祖父这代家道中落。

父亲赵紫宸奋发努力,从东吴大学毕业后,又留学海外,学业有成归国后,在东吴大学任教。

他用李白诗句中的两个字为女儿取名,期许她有一个高洁快意的人生。

赵萝蕤7岁就读于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开始学习英语和钢琴,接受西式教育。

16岁时的赵萝蕤

她语文成绩相当优异,受到当时任其国文老师的女作家苏雪林的高度评价。

赵萝蕤13岁时,父亲担任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举家迁往北京,住进燕东园36号。

到了北京后的赵萝蕤更是大发神威,连跳数级。

年轻时的赵萝蕤

192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燕京大学中文系时,年仅16岁

彼时的燕大中文系,有周作人顾随谢冰心等一众名师,享有盛誉。

大二时,赵萝蕤在美国老师包费思的劝说下改修英国文学,从此奠定了她一生的主研方向。

赵萝蕤

20岁的赵萝蕤从燕大毕业后又考生了清华研究院外文系的研究生。

她应才子戴望舒之约翻译英国诗人艾略特的著名长诗《荒原》。

这首5章400多行的现代派长诗高深难懂,引用了33个不同作家的作品,引入36种包括梵文)外语。

赵萝蕤不负众望,生动传神地将其翻译成中译本发表,技惊译坛

她找到对自己爱慕已久的老师叶公超为中译本作序,并心高气傲地拒绝了这位嘴叼大烟斗的老师在序中提她几句的想法。

叶公超当时是清华最年轻的教授,赵萝蕤明确拒绝了他明示暗示的爱意。只是因为她心中早已放不下一眼万年、盈盈笑意的陈梦家。

1932年,陈梦家到燕京大学神学院修读,在美丽的燕园邂逅了文静端庄的赵萝蕤。

那是一个红霞满天的傍晚,她看到了面如雕塑的他在暮色中沉毅的剪影,便静静地伫立成秋水一方的伊人。

陈梦家和赵萝蕤

彼时的赵萝蕤,可谓“一家有女百家求”。追求者中包括了后来大名鼎鼎的钱钟书

可谁也取代不了陈梦家带给她的向往与激情。

“是不是喜欢他的诗?”

“不不不,我最讨厌他的诗。”

“那为了什么呢?”

“因为他长得漂亮。”

后来访谈中赵萝蕤承认了她是被陈梦家的英俊外貌所深深吸引,却也不屑于他引以为傲的诗作。只因当年,他曾为他初恋的女生写过太多的情诗。

也就在他俩相识相恋的这一年,陈梦家开始了对甲骨文的研究。

除了吃饭逛街看电影,他们的恋爱成果更是文采斐然,撒尽狗粮。1933 年10 月1 日《文艺月刊》上刊登的《白雷客诗选译》, 落款是甜蜜蜜的署名:萝蕤 · 梦家

但他们昭告天下的恋爱还是遭到了赵萝蕤母亲的恋爱,认为陈梦家的家世配不上赵家,她甚至断绝赵萝蕤的生活费来要挟她结束这段感情。

赵萝蕤一度要靠向好友杨绛借钱维持生活。好在父亲赵紫宸比较开明,对陈梦家也颇为欣赏,暗中悄悄接济女儿,让她捱过了这段为爱抗争的艰难时光。

陈梦家(左一)赵萝蕤(右一)

1935年5月5日,陈梦家和赵萝蕤在燕大甘德阁订婚。

婚后,陈梦家任教于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而才女赵萝蕤却度过了一段难熬的主妇时光。

一大清早她来不及梳妆打扮,便蓬头垢面地烧水做饭,经常饭煮焦肉烧糊,常常只能就着黄油啃冷面包

陈梦家对妻子十分体贴包容,从不怪责妻子,反而温言安慰,给了赵萝蕤莫大的支持和慰藉。

赵萝蕤靠着译名摆脱了“燕京校花”的名号,早成为实力派翻译家。而沦为家庭主妇的感觉让她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坚强的她在丈夫和友人的支持下慢慢地调整了过来。

1944年,陈梦家赵萝蕤夫妇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47年,陈梦家先行回国。次年,追随夫君脚步的赵萝蕤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国内。

1949年,一心爱国的夫妻俩毫不犹豫地留在了围城般北平,迎接一个他们准备全心奉献新国度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陈梦家和他朋友们骑着自行车,用最浪漫的方式把他的挚爱赵萝蕤接回了清华。

解放后,在政治上纯洁天真的夫妇俩回到了摆满书籍的家中,在心爱的明式家具之中,在赵萝蕤动听的斯坦威钢琴的琴声里,梦想永远岁月静好

弹钢琴的赵萝蕤

孰知世事难料,1957年,陈梦家因维护繁体字独特的美,被扣上了反对文字改革的帽子,打成了“右派”。

祸不单行,赵萝蕤的父亲也被打成反动典型,组织上要求她自觉与父亲划清界限

在双重打击下,不堪重压的赵萝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被送往安定医院治疗。

陈梦家

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开始后,他们位于钱粮胡同的家被一抄再抄。明清家具、古玩藏书,心爱的钢琴全部被抢走。他们被人从家中赶到一间原是汽车间的小黑屋栖身。

赵萝蕤的精神分裂症两次复发,无法送去医院治疗,只能在家中摔盆砸碗,大喊大叫。

陈梦家赵萝蕤夫妇

红卫兵再次来抄家时,赵萝蕤被人用铜头皮带击打并剃成鬼头。后又被拉至北大校园,遭致批斗。

而其中最为残暴的是,有人猛扇赵萝蕤耳光还用脚狠踹她。而此人正是她最器重并推荐重用的学生。

而丈夫陈梦家也因为当年写给孙多慈的情诗,被扣上“流氓诗人”的高帽,被批斗游街示众。

1966年8月24日,阴历七月初七,陈梦家服于大剂量安眠药,想离开这个非人的世界。可最终还是因为剂量不够,被抢救了回来。

晚年的赵萝蕤

这个当年的丰美少年,才知道在这让人疯魔的岁月里,想干净痛快地死去都成了奢望。

他又痛苦地度日如年地活了8天9月3日,他被发现在家中悬梁自尽。

而他苦命的妻子,在他去世后又被关押了五年,时疯时癫地熬过了这段不堪回首的疯魔岁月。

陈梦家的著作《中国文字学》

结语:“乱世难为人”,陈梦家和赵萝蕤这对曾经惊艳岁月的璧人,却被惊恐成无处安放的苦命鸳鸯。最终,一死一疯,天人永隔,留给后人无尽的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