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貔貅品鉴网

茶叶背后的奥秘:探索平日喝的茉莉花茶、岩茶、白茶中的九个冷知识

发表时间: 2023-08-27 12:45

茶叶背后的奥秘:探索平日喝的茉莉花茶、岩茶、白茶中的九个冷知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之前在朋友圈内,发起过这样挑战。

“尝试用一句话证明你是老茶客。”

然后就收到了不少回复。

有位熟人晒图,这些年陆续积攒下来,家里好几个柜子都已经摆满了茶具,但自己看到喜欢的盖碗和主人杯,还是忍不住想买。

也有相熟的茶友说,自从16年、17年开始喝上白茶之后,家里存下来的老白茶,摆满了房间的整面墙。

有位在武夷山做茶具认识的老朋友,分享出自己的新爱好——做泡袋册。不知不觉间,过去一整年自己喝过的岩茶泡袋, 贴满了一整个册子。

甚至有广东朋友表示,他用惯盖碗泡茶后,哪怕抓一把草都想放进盖碗里,平时偶尔泡点蒲公英、金银花下火时,也是首选盖碗冲泡……

简单的一杯茶,能牵扯出许多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

一转眼,又到了周末放松的时候。

老规矩,照例是我们的每周茶事快讯盘点,这篇整理出了9条茶圈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扫清喝茶困惑。

1、茉莉花茶最好是“见茶不见花”。

听福州本地开茶厂的朋友介绍过,他们在窨花茶时,一般白天安排工人采花苞,将各地收来的新鲜花苞送到花站后,再趁着傍晚之前,运到茶厂里窨制花茶。

一袋接一袋的洁白茉莉,闻着香喷喷的,但要快速将花堆摊开,不然鲜花堆内会发热不说,湿气还会加重。

摊开之后,快速风选除杂,去掉残花与杂质,再将福州本地绿茶和这些新鲜的茉莉拌在一起,混合拌匀。

圆鼓鼓的花苞陆续绽开后,里面的天然花香刚好能被干茶吸附,但窨花结束后,茉莉花会逐渐发黄,残花残留下来,会有一定的青杂味,需要将花与茶分离出来,确保成品品质。

茶友们在选茉莉花茶时,可以记住这样的原则,高档花茶肯定是“见茶不见花”,干花瓣残留越少越好。

毕竟大家花钱买的是茶,不是花。

2、花茶的窨制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超过8窨以上的太夸张。

茉莉花茶的窨制需要成本。

鲜花成本、时间成本、还有制茶师的工钱。

每窨一次,成本都会增加。

为此,有很多茶友会觉得,慢工出细活,花茶肯定是窨花次数越多越好。

但事实不是如此。

买花茶,单纯看窨制次数没有用。

现实情况是,高档花茶里超过7窨、8窨都算夸张了。

毕竟,来回反复多次窨制,搬上搬下,拌来拌去,还要多次“茶花分离”,单纯受到外力影响,也会带来碎茶损耗。

还不如集中精力,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

室内温湿度、茉莉鲜花的新鲜度、窨茶时茶与花的数量配比、翻拌频率、窨制时长等,才是重头戏。

3、茉莉花茶不是绿茶,是再加工茶。‍

茉莉花茶的茶坯原料,多数是选绿⁣茶。

以烘青绿茶为主。

高品质的茉莉花茶,往往是等当年绿茶加工出来后,先将春茶放在仓库内。

等到7月、8月时节,三伏天的茉莉花迎来盛花期后,再进行分批窨制。

最终做出来的茉莉花茶,按照茶叶分类,不再是绿茶,而是再加工茶。

区分茶与再加工的方法很简单,看制作原料。

绿茶、黄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茶叶,以茶青鲜叶为原料。

而茉莉花茶、桂花红茶、陈皮普洱等,建立在茶叶或者茶叶半成品基础上进行再次加工,所以是再加工茶。

4、牛肉、马肉、虎肉等,都是岩茶肉桂。

喝武夷岩茶(属乌龙茶)时,很多人会遇到一些,乍一听有些一头雾水的茶名。

比如,牛肉、马肉。

相信这时,不知内情的人都不理解,好端端的一款茶,为什么要取上这样的怪名字?

但这是缩写名称罢了。

牛肉全名牛栏坑肉桂。

马肉全名马头岩肉桂⁦

虎肉全名虎啸岩肉桂。

牛栏坑、马头岩、虎啸岩等,属地名。

肉桂是武夷岩茶的知名茶树品种,种植面积很广,因为这个品种的茶树自‮带几分类似桂皮的香气,从而得名。

将山场地名与品种名合二为一后,就
得出了略带调侃属性的缩写名。

5、300块买入手的马头岩肉桂不是真的。

马头岩是武夷岩茶的知名‎山场。

位于正岩景区,与九龙窠毗邻,是核心正岩山场。

以现在的市场行情,斤价不上千,很难喝到正岩茶,更何谈是“马肉”?

当你看到直播间内,只要三百多就能买到满满一大盒马头岩肉桂,净重接近一斤时。

不用怀疑,这样的价格,连青叶成本都不止,怎么可能是真的?

6、岩茶不是焙火次数越多越好。

去年在岩茶圈内,“8道火肉桂”黑红了一把。

自此后,很多茶客已经陆续看清真相。

好岩茶不是看焙火次数来界定的,而是以山场原料、做青质量、焙火效果来决定。

正常焙茶两次、三次就能达到效果的话,用不着焙那么多次。

不然,好茶一早就焙成焦炭了。

一款焙死、焙焦的茶,没有饮用价值,算什么好茶?

7、白茶新国标自2018年5月正式实施后,贡眉定义发生改变。

按新国标给出的界定。

“贡眉是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寿眉是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群体种茶树,即有性繁殖的菜茶。

菜茶用茶籽繁殖,性状风味稳定程度,不如无性扦插繁殖的大白茶、大毫茶。

所以,现在我们去茶山时,看到那些成片大规模种植的茶园里,树种基本 是“无性系”扦插培育的,利于统一管理,经济效益更高。

如果说在新国标之前,民间还会将芽头更嫩、茶梗更细的寿眉,定为贡眉。

那么,在此之后,仅限使用群体种为原料制茶的贡眉在白茶圈已经逐渐边缘化,产量有限,不是主流。

8、高山白毫银针在泡茶时,不论洗茶还是过滤都是浪费。

且不说,好茶不用洗。

生态环境出色,产区环境优良的高山白茶,品质表现信得过,没有杂味怪味可以放心喝头道茶。

具体到白毫银针身上,它是以特定树种的单芽为原料。

而粗壮饱满的茶芽,是茶树养分精华集中体,内部蕴藏不少养分。

连芽头表面密披的细小白毫,内部能含有不少风味物。

具有提供毫香的独特芳香物。

以及,含有较多游离状茶氨酸提供鲜爽茶味。

泡茶时,高山银针的头道茶喝起来,毫香馥郁,茶味无比清鲜淳和。

一旦洗茶倒掉不喝,那就太可惜了。

同理,盖碗冲泡白毫‭银针,不用过滤掉茶汤当中的“毛毛”。

那是茶毫,不是杂质。

一旦滤掉,茶味完整程度不保,也是一种遗憾。

9、老白茶的茶汤是发红的吗?

且慢,白茶又不是红茶,出现红汤其实不正常。

哪怕是煮老寿眉饼,只要“煮沸即关火”,没有长时间熬煮,也不会出现这么深、这么红的茶汤颜色。

因为,茶汤发红,意味着茶叶内部大量出现了茶红素、茶褐素,以及其它可溶性的深色茶色素。

这对发酵程度轻微的白茶来说,如果走正常渠道。

散茶加工,萎凋,干燥。

饼茶加工,将干茶蒸软,包揉之后,压制定型,再次烘干。

后续是密封、干燥、避光、阴凉储存,存放多年后,再取出来泡茶喝。

这时,老白茶不应该泡出又红又暗的汤色。

除非你遇到的是人为做旧的“老白茶”。

经过渥堆做旧后,受到不当发酵影响,才会出现这么红的汤色。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