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6-30 19:30
老李最近刚出院,整个人脸色苍白的很,好像一下子老了很多。
相反之前玩的很好的朋友每天在群里组织各种登山、徒步运动,看起来精气神特别足,明明是同龄人,怎么突然间状态就差了这么多。
直到最近一次晨练遇到好友,闲聊中朋友提起走路养生的话题,一下子引起了他的兴趣,“我们这个年纪,多走路锻炼才能活的更久,特别是过了60岁,走路才是长寿的关键。”
这让老李重新审视起走路锻炼,好像自己周围经常走路锻炼的人身体确实挺康健的,但是为什么走路会和寿命有关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曾在《美国医学主任协会杂志》发布过一篇相关前瞻性队列研究。
通过将33万多名成年人分为不同体力活动组进行对照实验,最终发现与不步行组相比,每周步行90分钟以上的组,死亡风险降低了27%~31%,预期寿命也延长了6年左右,总结步行对于促进长寿有一定联系。
研究还发现,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在于延长端粒的影响,因为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长度对寿命的延长有关键意义,而步行对端粒长度的影响尤为显著。
权威杂志《柳叶刀-公共卫生》也发布过相关研究,研究员通过分析四大洲近4.7万余不同年龄段的人每日步行数与死亡情况,发现18-60岁的人每日走8000-10000步、60岁以上每日6000-8000步,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死亡风险。
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孙鲁宁表示,走路虽然对健康好处多多,但不是说走的越多越好,盲目跟风可能会出现反伤身。
特别是不经常运动的人,突然加大走路量,可能会给膝盖及其他关节带来巨大负担;本身就肥胖的人,过度走路更容易出现关节磨损,甚至引起膝关节疼痛。走得太多还可能引发滑膜炎、半月板损伤、足底筋膜炎等多种疾病。
另外走路方式也要注意,不正确的走路方式可能会让身体不堪重负:
1、脚掌拖地伤足弓
走路的时候脚经常在地上“拖沓”,脚掌落地没有缓冲弧度的,这种错误的走路方式很容易造成关节、肌肉、足弓的劳损。建议平时多练习踮脚,增强脚踝和小腿力量改善。
2、身体倾斜腰背痛
走路上身倾斜,或者左右歪斜的,虽然平时不会有什么特别感觉,但长期下来很容易引起背痛,建议多加强腹部肌肉,挺直身躯走路。
3、步子太大伤膝盖
走路时步子迈得太大,一来容易摔倒,二来对脚掌的缓冲变弱,可能影响脚部关节健康,对膝关节不好的人来说,还会加重膝盖压力。
4、八字步磨损关节
走路内八或者外八的人,因为着力点和发力点不正确,容易对髋关节和膝盖造成一定磨损,如果无法自我纠正严重可能需要就医治疗。
所以老人走路锻炼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走路走错了反而会加重关节负担。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医师刘强总结了一套“无痛走”要点:
《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曾发布过一项杜克大学研究,研究员对1037个同时出生的人进行贯穿一生的随访,结果发现步行速度对身体各项指标存在一定影响。
走的慢的人健康状况要差一些,大脑某些功能衰退速度也更快,而且更显老,研究人员表示走得快更有助长寿。
但走路要想走出长寿,不是光靠走的快就能解决,而且走路的过程其实离不开骨骼、肌肉、神经等协同运作,所以想要走的更健康,4点建议请牢记:
1. 多晒太阳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夏维波表示,人衰老过程中钙质流失非常快,想要保养骨骼健康,补充维生素D很关键,而晒太阳是获得该元素的最佳渠道,所以日常要多去室外晒太阳才有效。
2. 保养体型
“中年发福”是很多人的常态,但实际上这种表现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身材走样也是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的表现,相应的机能也会受到影响,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建议,男性腰围应控制在85厘米内;女性则要控制在80厘米内。
3. 坚持运动
定期运动可以不断巩固增强肌肉力量,让机体平衡性能得到保持,这样也可以减少走路摔倒或者骨质风险。尤其是老人,更要保持运动,一方面可以减少三高风险,同时还可以舒缓心情,预防大脑功能衰退。
4. 多喝牛奶
牛奶中的钙质含量很高,人体摄入后可以很好的解决衰老带来的钙流失问题,防止骨量过快流失,毕竟好腿脚离不开骨骼健康。
其实走路长寿的秘诀就藏在这些细节中,学会科学走路,坚持运动锻炼,在运动中保养身体,享受健康,才是延寿的关键所!
参考资料:
[1]《吓人!西瓜裹上保鲜膜细菌增10倍?很多人都不知情…》.科普中国.2019-08-09.
[2]《保鲜膜包过的西瓜细菌爆表,严重会导致中毒?》.央视网.2023-07-04.
[3]《【健康山东行动】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老年养生 这3个误区要避开》.健康山东.2023-08-0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