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07 12:07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对联文化更是流传甚广,深受老百姓的喜欢和依赖。
对于对联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唐朝,有人说是三国,最有依据的应该是五代十国,人们为了驱邪避灾就发明了桃符,到了北宋,对联受到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追捧,这时候的对联只流行于文人墨客之间。
对联真正走向大众是在明清,明清的时候,对联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尤其是在清朝,对联的地位堪比唐诗宋词,清朝出现了许多对联大家,我们熟知的纪晓岚,乾隆,刘墉,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等等。
看过清朝电视剧的观众,应该很熟悉这样的片段,就是有人出一句上联,然人来对下联,看谁的下联最佳,乾隆就是一个十足的对对子迷,经常对身边的群臣出上联,有一次乾隆外出游玩,临近中午的时候,和珅就安排了一家酒楼吃饭,酒足饭饱之后,乾隆诗兴大发出了一句上联:一来二往三杯不醉;
这是一句数字联,一二三的连续数字组成了一句话,这时纪晓岚对出了一句让乾隆赞不绝口的下联:百鸟千啼万物复苏。这句下联的意境和工整程度都堪称完美。
在古代不仅王公贵族喜欢对对子,民间的贩夫走卒也喜欢对对子,据说清朝的时候,四川有一位姓李的员外,李员外经营着一家棺材铺,一直以来,周围的人家里有老人去世都会来李员外的店里购买棺材,突然有一天,李员外的对门也开了一家棺材铺。
并且这家棺材铺的价格要比李员外家的优惠,很快李员外的生意就大不如从前了,为了招揽生意,李员外想了一个办法,他在棺材铺的门前写了一句上联:人无千岁寿,
然后重金求一句下联,不仅吸引了过路人的观看,还能将此事传播出去,让周围之人,甚至更远地方的人都知道李员外的棺材铺在花重金求下联,这样李员外的棺材铺都人尽皆知了。
中途来了很多人来对下联,都没能对出让李员外满意的下联,直到有一天,一位秀才路过此地,看到了这句上联,秀才觉得这句上联甚是绝妙,便想挑战一下,于是他便对出了:我处有长生。
李员外听到这句下联后瞬间大叫了起来:“哎呀,妙,妙,实在是妙不可言”。
李员外的上联说出了人不可能活到千岁,甚至百岁都很难,生老病死每个人都无法避免,而秀才的下联道出了人在死后的一种美好寄托,人死后,装进棺材里,在人间结束了,便在其他地方长生了。
李员外将秀才的下联挂在了门上,此副对联让驻足的人都赞不绝口,各位网友对此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