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03 18:01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
谁说专家一定靠谱?
2009年河南老铁朱先生带着祖传的乾隆真迹《嵩阳汉柏图》去《华豫之门》找专家鉴定,结果被告知是赝品,17万就卖了。
没想到一年后这幅"赝品"竟然在拍卖会上以8736万的天价成交!
朱先生当场懵圈,这波操作也太离谱了吧?
到底是专家眼瞎还是有人在演大戏?
让我们把时光机拨回到2009年那个秋高气爽的日子。
朱先生这位不谙世事的收藏小白,满怀憧憬地走进了《华豫之门》的节目现场。
他的怀里可是揣着一件传家宝啊,据说是乾隆皇帝老儿亲笔画的《嵩阳汉柏图》呢!
朱先生心想这下可要发达了,没准儿能换套大别墅呢。
谁知道命运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只见一位西装革履、人模狗样的"专家"刘岩登场了。
刘岩拿起那副画,装模作样地掏出个跟显微镜似的玩意儿。
他眯着眼睛皱着眉头,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朱先生在旁边看得那叫一个着急,心想:"大佬您倒是快说啊!"
终于刘岩开口了,可这话比雷劈还让人震惊。
"这幅画啊是赝品。"刘岩一脸遗憾地说。
朱先生当场就懵了,脑子里嗡嗡作响。
赝品?不会吧!难道祖宗几代人都被骗了?
刘岩看朱先生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突然又来了一招。
"虽然是赝品但仿得很不错。要不这样我介绍个朋友给你,他可能会感兴趣。"
朱先生一听顿时又燃起了希望。
于是他就稀里糊涂地跟着刘岩去见了买家。
刘岩在中间一顿花言巧语,说得天花乱坠。
最后这幅"赝品"以17万的价格成交了。
朱先生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赚到了。
殊不知他已经踩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大坑。
这17万可不是普通的17万啊,而是一个让人肉痛的大局!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年就过去了。
朱先生早就把那幅"赝品"抛到九霄云外,该吃吃该喝喝。
谁曾想老天爷给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那天朱先生正瘫在沙发上刷着电视。
突然一条新闻像一道闪电劈中了他的脑袋。
只见新闻里说一幅乾隆真迹《嵩阳汉柏图》在拍卖会上以8736万的天价成交了!
朱先生一个激灵,差点没从沙发上蹦起来。
这不就是自己那幅"赝品"吗?怎么摇身一变成了真品,还卖出了天价?
朱先生瞬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这波亏得也太离谱了吧!
他心里那个悔啊,恨不得给自己两个大嘴巴子。
但是朱先生可不是轻言放弃的主。
他二话不说立马找了个律师团队,誓要讨个说法。
可是当他们顺藤摸瓜找到刘岩时,事情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原来天下竟有如此巧合的事:竟然有两个"刘岩"!
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东莞,除了长相略有不同,其他信息简直是复制粘贴的。
这下可把朱先生和律师团队整不会了,这是玩的哪一出?
难道是分身术?还是孪生兄弟?
经过一番调查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原来北京的刘岩是真专家,而东莞的刘岩则是个冒牌货。
这个假刘岩简直就是个人才,竟然利用真刘岩的名声,在全国各地招摇撞骗。
专门坑害像朱先生这样的文物收藏小白。
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李鬼戏李逵"啊!
朱先生听完真相,差点没气得吐血。
他感觉自己就像是掉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局里,被人耍得团团转。
这假刘岩简直是把"演技"二字诠释到了极致啊!
真相大白后朱先生心里那个激动啊,以为终于可以讨回公道了。
他眼睛里都冒出了小星星,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可谁知道现实总是比电视剧还要狗血。
朱先生带着律师团队信心满满地杀进了法庭。
谁料到这场官司打得那叫一个艰难,简直是寸步难行。
原来整个交易过程都是私下进行的,连个白纸黑字的合同都没有。
朱先生当时也没要任何书面证据,这下可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法官听完案情脸上的表情比吃了柠檬还要酸。
最后法院竟然判定刘岩无罪!
这理由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说是刘岩从未明确指出古画的真伪,也没有直接参与交易。
这结果把朱先生气得直跳脚,心想: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他恨不得冲上去给法官来个"三连问":你是眼瞎吗?你是耳聋吗?你是脑子进水了吗?
但是这个案子也引起了文物界的广泛关注。
有专家站出来说话了,指出那幅8736万的天价成交很可能是资本运作的结果。
这话一出朱先生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被耍得团团转的小丑,成了别人赚钱的工具。
专家们呼吁大家要提高警惕,多方求证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专家"。
这话说得倒是轻巧,可对于朱先生来说,为时已晚啊。
他心里那个后悔啊,恨不得给年轻时的自己一个大耳刮子。
这场官司不仅没能讨回公道,反而让朱先生更加心灰意冷。
他感觉自己就像是被整个世界抛弃了,孤立无援。
朱先生的案子虽然告一段落,但它却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文物界炸出了滔天巨浪。
这起"17万变8736万"的案件,可不是简单的一桩诈骗那么简单。
它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整个文物鉴定行业的乱象。
说实在的看完这个案子,我都不禁冒出一身冷汗。
在这个真假难辨的世界里,我们这些普通人该咋办呢?
难道真的只能认栽,乖乖当韭菜?
且慢别灰心我倒是有几条妙计,咱们一起来瞧瞧。
首先啊咱们得好好充电,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于珍贵的文物,咱可不能只听一家之言,得多方求证。
你看要是朱先生当初多问问其他专家,也不至于被骗得这么惨。
其次呢交易的时候,一定要留个心眼,留下书面证据。
不管对方是多么德高望重的"专家",该走的法律程序一个都不能少。
要是朱先生当初签个合同,这官司也不至于输得这么惨。
最后啊我还真想对那些当官的说两句。
喂你们能不能别光顾着喝茶看报啊?
赶紧加强对文物鉴定行业的监管吧!
只有建立起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鉴定体系,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说到底在这个充满诱惑和陷阱的文物江湖中,我们每个人都得擦亮眼睛。
别以为这事离你很远,谁知道明天倒霉的会不会是你呢?
至于那个神秘的刘岩,他最后到底怎么样了?
这个谜团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答案了。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个案子绝对会被载入文物界的史册,成为一个永远的教训。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