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貔貅品鉴网

开悟的力量:跟随王阳明与苏东坡迈向成功之路

发表时间: 2024-08-18 15:47

开悟的力量:跟随王阳明与苏东坡迈向成功之路

苏东坡为宋朝文坛领袖,却在职场上屡遭陷害,大半生都在迁徙路上度过,然而,他豁达地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还有那首抚慰无数失落人心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500年后的明朝,迎来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就是自然。一切唯心造,心明则万事明。”

再过了500年,千千万万的我们,钻读苏东坡和王阳明,想模仿他们、成为他们。通过对比二人,清舟发现他们都殊途同归:人一旦开悟,运势就会向上。


01 东坡居士VS阳明先生

苏东坡经历乌台诗案后跌落谷底,在100多天的牢狱中,遭受了无尽的屈辱和折磨,最后虽幸免一死,却被贬至黄州,忍受着精神上的郁闷彷徨和处处为难的生存困境。

500年后,同为朝廷命官,同样为百姓为天下仗义执言的王阳明,因为得罪宦官刘瑾而入狱。

两人入狱的具体原因和经过不详写了,无非都是朝廷上的站队和是非,无非就是坚持自我被排斥,无非就是天真善良不适宜官场。

苏东坡和王阳明虽是大智大贤之人,但毕竟都是凡人,有着凡人的缺点和不足。因为才华过人,他们在职场上锋芒毕露而忽略了为官的潜规则。

二人都遭受了同样的落魄:从高光处跌落到谷底,被打入牢狱,在狱中写过绝命诗,以为生命就此结束,对人生十分失望。

但他们又幸免于一死,重出生天,被贬谪到偏僻荒芜的黄州和贵州,忍受着无人问津和生存困难的绝境。

是的,他们都是凡人,所以一开始他们也喟然而叹;但是,他们又是智者,没有被困难吓倒而一蹶不起。

一年多后,苏东坡在朋友相助下,在城东坡地开荒种地,自给自足,自称“东坡居士”,开始了逍遥自在、知足常乐的生活。

同样的,王阳明在贵州龙场自力更生,搬进一简陋石洞“阳明小洞天”,开始了自在轻松、安贫乐道的日子。

二人都是出身书香世家、家境优越,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如果不是遭遇挫败,跌落谷底,他们就不会接触到生活的最底层,从而认识到最真实的社会,那是从任何书本都无法触及的真实。

没有苦难,就不会有成长。不是提倡苦难,而是人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就像毛毛虫想要成为蝴蝶,不经历痛苦,何来蜕变。

苏东坡开悟了,于是世上多了一个“东坡居士”。

王阳明开悟了,于是世上多了一个“阳明先生”。


02 着力即差VS此心光明

君子如竹,唯有向下扎根,方能向上生长。

开悟后的苏东坡和王阳明,并非从此就飞黄腾达。人生在世,哪能风平浪静,没有大波小浪?

但是已经了悟人生真谛的二人,无论再受到多少非议陷害,再面对多么险恶的环境,再身处多么糟糕的条件,他们依然充满信心,坚持做自己,从而成为一代文豪苏东坡和一代圣人王阳明。

他们的盛名,并非是五百年后或者一千年后才被人们知晓,而是在当时当下,他们就已经活成了一道光,照耀着无数人的路。

智者靠近光,勇者追随光,强者成为光,圣者散发光。苏东坡和王阳明都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后人不断追随他们,靠近他们,成为他们,超越他们。

然而,在他们迎接生命尽头的时候,却如出一辙。

苏东坡弥留之际,好友纷纷劝他往西方极乐世界,东坡居士却淡然一句:着力即差。

王阳明终将之时,学生们纷纷劝他留下遗言和交代,阳明先生却无比坦然: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是啊,那个说出“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的苏东坡,在世已是享尽极乐,何必向往西方?

还有,道出“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的王阳明,已经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传播远杨,哪还有什么遗憾?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