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貔貅品鉴网

秋分时节健康指南:养生之道‘两不急、三不要、四不宜’,你做到了吗?

发表时间: 2024-09-22 07:57

秋分时节健康指南:养生之道‘两不急、三不要、四不宜’,你做到了吗?

9月22日20时43分

我们将迎来秋分节气

此时节

天气转冷,天地生机正收敛

秋分时节如何养生?

这篇文章为家人收好↓

秋分后

这6种疾病容易找上门!

01 心脑血管疾病

秋分后,早晚温差越来越大

对于心绞痛、心肌梗死

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

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

因此,秋分后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

02 呼吸道疾病

秋分后,天气转凉

人体免疫力下降

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

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

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等问题

03 肠胃疾病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

秋分后天气变冷

如果防护不当

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

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

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04 过敏性鼻炎

秋季风大

花粉、尘埃弥散在空气中

易引起过敏

另外,秋季温度、湿度适宜螨虫繁殖

也易引起过敏

过敏人群该如何做好防护?

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忍着↓

05 皮肤干燥

秋风带来降温的同时

空气中的水分也会减少

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

此时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

大便干结、皮肤瘙痒或干裂

流鼻血等症状

06 抑郁烦躁

秋分开始,阳光照射减少

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变短

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

很容易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不稳定

“伤春悲秋”也就​是这个道理

“两不急、三不要、四不宜”

九字口诀教你秋季正确养生

秋季如何顺时养生、防病保健?

专家分享九字口诀↓

①“两不急”:不急于添衣服、不急于进补;

②“三不要”:不要贪凉、不要悲秋、不要熬夜;

③“四不宜”: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不宜暴饮暴食、不宜过度劳累、不宜过量运动。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

想要秋冬少生病

下面这几点需格外注意↓

01 秋分养‬生,不一定要“秋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秋分后,天气逐渐变凉

气候还不稳定

要逐渐适应,往冬天过渡

不急于添衣

但是并非人人都适合“秋冻”

这些人群要注意保暖↓

①阳虚体质人群:这类人群平时手脚怕凉、大便偏稀、小便量多,如果过度“秋冻”,就容易着凉生病。

②体质较虚弱人群:比如老人、小孩、孕妇,不宜强行“秋冻”。

③慢性疾病患者:比如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病人群,不宜强行“秋冻”。

医生提醒

“秋冻”也要讲究部位

天气转凉后

腹部、脚及脚踝、膝盖、颈椎

这4个部位一定不能挨冻

推荐采用“洋葱穿衣法”

早晚温差大时

注意一层一层加衣服

中午温度高时

注意一层一层减衣服

02 秋分养生,切忌大喜大悲

受气温降低和光照减少影响

人们的情绪也会发生变化

悲秋、秋愁

秋季养生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

要符合季节的收敛之气

可以爬山登高,颐养心情

此外,可以试试八段锦第七式

“攒拳怒目增气力”

改善情绪、调节肝功能

03 秋分养生,关键在养肺护肺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而秋季燥邪当令

故秋燥最易伤肺

美味养肺法:白色食物

秋季可多食清润的白色食物养肺

如雪梨、山药、百合、莲藕

白萝卜白鸭肉、鲫鱼等

趣味养肺法:六字诀

深吸一口气,慢慢发出以下6个⁣音:

“吹”(chuī)“呼”(hū)

“呵”(hē)“唏”(xī)

“嘘”(xū)“呬”(sī)

重复6次,每天2组

有助于气机升降

对呼吸、肺都有一定好处↓

舒服养肺法:膻中穴

膻中穴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

前正中线上

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按揉3~5分钟

可以改善肺部气机‎不畅症状

还能清热化痰,有利于呼吸通畅

转给你关心的TA

一起健康度过秋天!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央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