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21 18:27
文 | 正义凛然奶茶
编辑 | 正义凛然奶茶
关注我,带你解锁财富密码,开启好运buff!点赞关注,让你财运一路飙升,好运挡都挡不住!
一颗颗晶莹剔透,宛若凝固了时光的舍利子,自古以来就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是得道高僧修行圆满的象征,是佛法无边力量的体现,2023年的春天,一代高僧星云大师在台湾佛光山安详离世,留给世人无尽追思,而他身后留下的25颗舍利子,也再次将这个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星云大师传奇的一生,去探寻舍利子背后的故事,以及这位“人间佛教”的践行者,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江苏,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927年,一个小生命在扬州附近的一个普通家庭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的星云大师,本名李国深,命运似乎早早地为他的人生埋下了伏笔,这个孩子出生时,半边脸红润,半边脸白皙,如同阴阳两面,让人啧啧称奇
年幼的李国深,在外婆的影响下,与佛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喜欢跟着外婆去寺庙,在香火缭绕中感受内心的平静,听着悠扬的诵经声,幼小的心灵仿佛也得到了净化,四岁那年,他更是做出了一个让家人惊讶的决定——坚持吃素,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个举动无疑是需要极大毅力的,而李国深却做得异常坚定,似乎冥冥之中,他和佛法之间,有着某种特殊的缘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平静的生活很快被无情的战火打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年仅10岁的李国深,在战乱中与家人失散,独自一人踏上了逃难的旅程,颠沛流离中,他一路乞讨,一路寻找亲人,尝尽了人间冷暖,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他一路漂泊,最终来到了南京栖霞山寺,这座千年古刹,如同一个温暖的避风港,让这个饱经磨难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在栖霞山寺,李国深第一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安宁,这里没有战火的硝烟,没有颠沛流离的苦难,只有晨钟暮鼓、梵呗清扬,他被这种氛围深深吸引,萌生了出家的念头,1939年,12岁的李国深,正式于南京栖霞寺礼志开上人剃度出家,法名“悟彻”,从此,他告别了尘世的名字,也开启了与佛法相伴的一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栖霞山寺,悟彻法师如饥似渴地学习佛法,他刻苦钻研佛经,虚心向老和尚请教,很快便展露出了过人的佛学天赋,悟彻法师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山林僧侣”,他心中有着更大的抱负,那就是将佛法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人能够领悟佛法的智慧,获得心灵的解脱
1941年,为了进一步深造佛法,悟彻法师前往镇江焦山佛学院学习,这所佛学院是当时中国佛教界最高学府之一,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德,在这里,悟彻法师博览群书,潜心钻研,他的佛学造诣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焦山佛学院学习期间,悟彻法师接触到了太虚大师倡导的“人生佛教”思想,深受启发,太虚大师认为,佛教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寺院和山林,而应该走进社会,服务人群,佛教徒应该积极入世,用佛法的智慧解决现实问题,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贡献力量
太虚大师的思想,为悟彻法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他看到了佛教更广阔的未来,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将古老的佛法,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的智慧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47年,悟彻法师受邀前往台湾弘法,从此开启了他在台湾佛教界的新篇章,当时的台湾,佛教发展相对滞后,信众基础薄弱,悟彻法师来到台湾后,并没有急于preaching,而是先从基层做起,他走遍台湾各地,了解当地民俗风情,倾听信众的心声,寻找最适合台湾民众的弘法方式
悟彻法师深刻地认识到,要让佛教在台湾扎根,必须走出一条与传统佛教不同的道路,他主张将佛教融入生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佛法,用现代化的方式传播佛教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佛教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49年,悟彻法师正式改名为“星云”,寓意着以佛法的光芒,照亮世间,指引众生走向光明,这一年,他创办了《人生杂志》,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大众传播佛教思想,他还积极组织各种佛教活动,如佛教讲座、读书会、夏令营等,吸引了大批信众,特别是年轻人,星云大师也逐渐成为了台湾佛教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星云大师的弘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时台湾政局动荡,佛教界内部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有人质疑星云大师改革的决心,认为他过于激进,背离了传统,面对质疑和挑战,星云大师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他认为,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让佛教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让更多人受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更好地实践他的“人间佛教”理念,1967年,星云大师带领弟子,在台湾高雄县大树乡购买了一片荒山,开始兴建佛光山寺,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要选择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建寺,但星云大师心中自有规划,他要在这片荒山上,打造一个佛教文化的新天地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佛光山从一片荒山野岭,发展成为如今闻名海内外的佛教圣地,这里不仅有庄严雄伟的寺院建筑,更有完善的佛教教育体系,以及丰富的佛教文化活动,佛光山已经成为了台湾佛教的一张名片,也成为了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念的最佳实践场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星云大师一生致力于推广“人间佛教”,他认为,佛法不应该只是高深莫测的理论,而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指导人们如何生活得更幸福,更有意义,他主张佛教徒应该积极入世,关心社会,服务人群,用实际行动践行佛法的慈悲与智慧
在星云大师的带领下,佛光山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兴办学校、医院、养老院等,为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温暖,星云大师还积极推动两岸佛教文化交流,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3年2月5日,星云大师在台湾佛光山安详示寂,享年97岁,这位佛教界的一代宗师,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留给世人无尽的追思,星云大师的离世,是佛教界的重大损失,但他的精神legacy将永远激励着后人,继续为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而努力
星云大师的一生,是“人间佛教”的最佳诠释,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佛教的慈悲与智慧,也为佛教的现代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他的思想和精神,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佛教徒,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贡献佛教的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关于星云大师身后留下的25颗舍利子,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舍利子,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它是否真的具有神奇的力量?对于舍利子的形成,科学界早有解释,认为这是一种骨骼在高温下结晶形成的物质,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
对于广大佛教信众来说,舍利子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信仰的象征,它代表着高僧大德修行圆满,功德圆满,星云大师生前曾多次表示,不希望弟子们为他寻找舍利子,因为他认为,一个人的功德,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修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弟子们出于对大师的尊敬和爱戴,还是在其荼毗(火化)后,发现了25颗舍利子,这些舍利子,晶莹剔透,颜色各异,仿佛是星云大师慈悲与智慧的光芒,永远照耀着人间
舍利子的出现,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信仰的思考,信仰,究竟是什么?是盲目的崇拜,还是心灵的寄托?或许,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不可否认的是,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帮助人们渡过难关,走向光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星云大师的一生,就是信仰的最好例证,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佛教,什么是真正的慈悲与智慧,他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迷失方向的人们,走向光明和希望
星云大师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legacy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的思想,他的智慧,将继续为我们指引方向,照亮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缅怀这位伟大的佛教大师,也希望他的精神,能够激励我们,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对星云大师的了解和感悟
本文仅用于传播正能量,不涉及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