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貔貅品鉴网

女华侨参拜重庆五佛寺,揭开尘封600年的神秘面纱

发表时间: 2024-09-27 17:41

女华侨参拜重庆五佛寺,揭开尘封600年的神秘面纱

2011年,一名叫万宁的女华侨回到她老家四川,然而当她来到重庆大佛寺五佛堂,进行佛拜的时候,却无意间发现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五佛堂内香火兴旺,万宁来到这的本意就是为了求神拜佛,寻求心灵的慰藉,然而她的注意力却完全被那两尊与众不同的佛像所吸引了。

左边是智慧的象征文殊菩萨,但却有着跟其他佛像不同的鹰钩鼻,而右侧的佛像则是缺少一只眼睛。

并且这两尊菩萨都身‫着传统的汉服,头戴鲜艳的红头巾,似乎蕴含着无尽的秘密。

奇怪的寺庙

万宁是明朝末年起义军将军明玉珍的一位部属的后裔,在2011年回到了她的故乡四川,开始了一段寻根之旅。

在介绍下,万宁先是参观了与明玉珍大夏王朝历史相关的重庆弹子石柱,之后就来到了重庆的大佛寺。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可当万宁踏入大佛寺中的五佛殿的时候,却感到了一丝异常。

在五佛殿中,大多数的佛像都是面向前方,但其中却有两尊佛像非常“与众不同”,它们侧对着前方,似乎像是在回避着什么。

而且更加奇怪的是,五佛殿的佛像通常都是穿着统一袈裟,但这两尊佛像却穿着汉族的传统服饰,身上还围着红袍。

种种异常激发了万宁的好奇心,她走近那两尊佛像,仔细观察,没想到又有了新的发现。

靠左侧的佛像骑着青狮,并且有着非常明显的“鹰钩鼻”,而在另一尊佛像,则骑着一头大白象,眼睛竟然也只有一只!

要知道在历史上,可从来没有过菩萨有“鹰钩鼻”和“独眼”这样的记载,这样的“破相”无疑是对菩萨的一种“不敬”。

那么这两尊菩萨又是如何出现在这里的呢?而且还受到了后人的膜拜。

这让万宁感到很苦恼,摸着脑袋思考了许久,不过她很快就根据这两尊“红巾裹身”的菩萨,联想到了元末时期的红巾军。

所以回到家后,万宁就立即翻阅了《明史》,试图找到有关这两尊佛像的信息。

据书中记载,左侧那尊鹰钩鼻的文殊菩萨像,是元末天完国皇帝徐寿辉的真实写照,同时他也是南方红巾军的领袖。

而且史书上对于描述徐寿辉的描述是“身材魁梧”、“体态丰腴”、“容貌独特”,其中“容貌独特”很可能指的是他的鹰钩鼻。

而另一尊独眼的菩萨,则是徐寿辉的部下之一,也就是后来的大夏开国之君明玉珍,他曾在一次作战时不幸受伤,导致右眼失明。

乱世中的英雄

元朝末期的时候,由于政治的腐败和官僚不正之风的盛行,导致民生凋敝,积累了数年的阶级冲突和民族矛盾,也都全部爆发出来,最终引发了天下大乱。

在这场混乱中,各路豪杰纷纷揭竿而起,企图在乱世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徐寿辉和明玉珍便是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的杰出人物。

徐寿辉早年靠贩卖粗布谋生,虽然生活得并不富裕,但他的长相却非常出色,身材高大,而且具有非凡的军事和指挥才能,这也让他的人缘非常好。

1351年的时候,面对社会的动荡以及民不聊生的局面,徐寿辉便带人在大江南北发动了起义,给起义军取名为红巾军,队伍也迅速壮大,浪潮席卷了整个江南。

之后徐寿辉的队伍迅速扩张,接连攻克黄冈、武汉等地,随后军队的目标直指随州,其声势如日中天,徐寿辉一行人野心勃勃,志在天下。

与此同时,在湖北随州,20多岁的明玉珍也在悄悄攒聚自己的势力,据说他的身高超过八尺,身材魁梧,要知道在当时那个时代,很多人连一米五都不到,所以明玉珍在人群中就显得格外突出。

按理说,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应该是村子里的主要劳动力,但明玉珍却不同,他出身于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对农耕生活并不感兴趣,反而选择了成为“巡司弓手”。

就相当于随州的一个派出所主任的角色,他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处理事务,深受民众信赖,谁家有什么事都乐意找他帮忙,所以明玉珍在当地也是颇有威望。

但要说明玉珍最引人注目的特征,还得是他那一双罕见的“重瞳”,在古时候,这被视为帝王之相,所以明玉珍从小便怀有远大的抱负,立志要成就一番伟业。

而命运也似乎与他的外貌和气质相得益؜彰,当时红巾军的部队逼近随州,原来的社会秩序已经开始崩溃,此时的明玉珍也逐渐看清了元朝的腐败,并也产生了起义的念头。

所以同样在1351年,明玉珍召集了一支力量,将地方上的豪绅和平民区分开来,之后便开始在战略要地安营扎寨。

与此同时,他还在青山一带修筑防御工事,收拢民夫,很快就组建了一只规模超过十万人的大军,就这样,明玉珍怀着雄心壮志,踏上了他传奇一生的征程。

‮一次成功的突袭

1352年,徐寿辉率领着百万雄师,雄赳赳气昂昂地控制了湖北的大部分地区,当他得知了随州竟有一只如此强大的军队时,便起了招揽之心。

于是他便派遣使者向明玉珍提出了归顺的建议,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若你愿意加入我,一切都好商量,但如果你拒绝了我,那我只能灭了你。”

面对这种带有威胁的“和平”提议,明玉珍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如今的军队,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装备上,都无法与徐寿辉的大军相抗衡。

所以在这种压力之下,明玉珍‫没有丝毫地迟疑,便果断地带领部下向徐寿辉投降,徐寿辉与对明玉珍的归顺也感到非常高兴。

不仅热情地接待了他,还委以重任,让他负责征讨并管理沔阳,此后明玉珍也确实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明玉珍也几乎是战无不胜,可就在1357年,命运却似乎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当时有一支庞大的元朝军队向徐寿辉的势力发起了攻击,徐寿辉败下阵来,不得不与另一位名叫陈友谅的义军首领逃往鄂豫皖边界。

明玉珍也被迫逃至洞庭湖,但面对的元军紧追不舍,在绝境之中,明玉珍只得拼死一战,与元将哈麻秃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

虽然明玉珍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他自己却也在战斗中被一支飞箭射中,此次永远地失去了右眼,即便如此,明玉珍却没有就此消沉,只不过心里暗暗萌发了复仇的想法。

后来有一次,徐寿辉派遣明玉珍前往巴蜀各地筹集粮食,明玉珍便率领部队,乘着50只斗船沿着巫峡逆流而上,抵达夔州。

在夔州,明玉珍在不压迫民众、不与元军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原则下,通过贸易等和平手段成功完成了任务。

在回程的路上,明玉珍偶遇了湖南怀化的大地主杨汉,当时杨汉曾受元朝的利诱,率领地方军队攻入四川,协助元军抵御入侵重庆的红巾军,并获得了可观的战果。

可是谁知元将却背信弃义,以庆功为由设下鸿门宴,企图在宴会上暗杀杨汉,吞并其军队。

幸亏杨汉及时察觉了阴谋,带着这一队人马拼命突围,躲了几条船水顺流而下,这才得以逃脱,最终在夔州与明玉珍相遇。

此时的杨汉对元军充满了痛恨,于是他便向明玉珍透露,重庆的驻军薄弱,而且元军和驻守夔州的哈麻秃关系非常紧张,建议明玉珍趁机攻占重庆。

尽管这是一个冒险的计划,但明玉珍却有了“私心”,他一直想杀了哈麻秃,以报昔日一“眼”之仇,如今正是一个好机会,于是明玉珍接受了杨汉的建议,决定突袭。

元军猝不及防,迅速被义军攻陷,元军仓皇逃往果州。而明玉珍则生擒了许多元军大将,将他们押送给了徐寿辉,徐寿辉大喜,对明玉珍大加赞赏,并奖赏了他许多金银。

不过这也引起了陈友谅的不满,他与明玉珍两人几乎是差不多的时间加入徐寿辉的队伍,而且自己也已经攻占了江西地区。

明明战功赫赫,却丝毫不如明玉珍受重视,所以他对明玉珍的不满愈演愈烈,最终甚至演变成了仇恨。

之后陈友谅便派人企图暗杀明玉珍,但恰好当时明玉珍在外作战,所以陈友谅并没有得逞,但却将明玉珍的心腹杀了个精光。

此时陈友谅已经杀红了眼,心里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最终他亲手暗杀了徐寿辉,并自立为王,这一变故对明玉珍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得知徐寿辉遇害的消息后,他怒不可遏。

“陈友谅,你⁢竟敢背叛主公,我必让你付出代价!”明玉珍愤怒地下令斩杀了陈友谅派来的劝降的使者。

为了对付陈友谅,明玉珍便自封为陇蜀之王,还为徐寿辉修建了庙宇,以示纪念,这一举动也让他赢得了民心,有不少徐寿辉的忠臣都纷纷选择追随明玉珍。

1362年,当陈友谅与朱元璋激战正酣时,明玉珍已经在重庆被推举为皇帝,立其妻彭氏为皇后,其子明升为太子。

辉煌而短暂的统治

明玉珍在位五年,不仅消除了元朝的残余势力,同时也确保了群众的和平与安宁,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

合理调整赋税,税率定为一成,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取消了强制劳役,明玉珍还铸造了货币,鼓励民众多进行商业活动。

在他的领导下,大夏国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到了1365年,朱元璋在击灭陈友谅后,为了防止夏国在背后发动攻击,便派遣使者与明玉珍建立联系,表明两国在反抗元朝问题上的共同立场,希望两国能够建立盟国关系。

明玉珍也积极响应朱元璋的友好姿态,两国就此结成了联盟,然而就当明玉珍准备与朱元璋联手大干一场的时候,天意却已不再垂青于他。

1366年,明玉珍突然得了一场大病,最终离世的时候只有38岁,而他在临终前叮嘱自己的大臣不要为自己大办葬礼,要留着钱财好好建设国家。

明玉珍一生倡导节俭,之前徐寿辉赠送的黄金酒杯和两枚小银锭,则是他一生最珍贵的财产。

明玉珍的离世对大夏国来说如同晴天霹雳,使得原本稳定的国家陷入混乱,明玉珍逝世后,年仅十岁的明升继位,其母亲彭氏成为太后。

由于当时明升的年纪太小,所以对朝中大臣根本没有足够的控制力,导致朝内纷争不断,最终引؜发了大夏国的衰落。

1368年,朱元璋正式建立大明王朝,并发起了大规模的南北战争,先后攻占元大都和上都,驱逐了元顺帝,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并迅速将兵力推向大夏国境。

朱元璋曾试图派遣使臣劝服明升投降,但均遭到了拒绝,所以在1371年,朱元璋便以征云南为藉口,要求明升允许明军借道通过。

不出所料的是,该想法一经提出就遭到了明升的一口回绝,随后朱元璋就以此为由,派遣了诸多大将对大夏国发起了进攻。

面对压倒性的军事力量,明氏深知大势已去,便只得和母亲率领众将向明廷投降,所以大夏国仅仅存在了短短的九年,便宣告了灭亡。

而朱元璋也并没有赶尽杀绝,反而还对明升非常宽容,将其封为“归义侯”,这可能是因为他曾经跟明玉珍惺惺相惜,所以对他的儿子也有了些许宽容。

之后朱元璋担心明升会被一些心怀不轨的人蛊惑和陷害,所以便打算将他送到偏远的地方去,这样起码能保住他的命,朱元璋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将其送往朝鲜高丽。

朱元璋派人将明升母子护送至高丽,并赏赐了他们四十八匹高丽特产的沙罗罗绮,以示关怀,而高丽王对于明升母子的到来也表示非常欢迎,之后还封了明升为驸马。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玉珍的后代便开始在朝鲜半岛扎根繁衍,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据史料记载,明玉珍的后裔如今在韩国已有了上万人。

但明玉珍和徐寿辉再怎么说也都是前朝的人物,与朱元璋也都有过抗衡,那么为什么在明朝时期,还会有这两人的佛像公然供奉于寺庙之中呢?

对此有人猜测,在建造五佛殿的时候,徐寿辉和明玉珍的追随者很有可能参与了进来,他们巧妙地将佛像的头部替换为徐寿辉和明玉珍的面容,以此方式来表达对这两位反元英雄的崇拜和缅怀。

为了避开了官府的注意,他们便将徐明二人的佛像侧对着前方,面朝中心三尊佛像。

总结

面对这两尊佛像,万宁心中充满了感慨,徐寿辉和明玉珍两位农民起义领袖,尽管面临重重挑战,却仍为推翻元朝的统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没有万宁小姐的细心发现,这个尘封已久的历史也许还在时间里长眠,而我们这一代人更要肩负传承历史的重任,不能让这些宝贵的历史变迁在时间的洪流中被遗忘。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再论农民领袖明玉珍》黎邦正

中国知网《四川地区的弥勒造像与明玉珍政权的“只⁤奉弥勒”关系探讨》方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