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貔貅品鉴网

解读一首经典唐诗的悲情深度:短句内含悠长岁月的心酸

发表时间: 2024-09-11 22:58

解读一首经典唐诗的悲情深度:短句内含悠长岁月的心酸

每天读一首好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大家好,今天我们读一首元稹的《离思》,这是他笔下最著名的一首诗。

相传,这是元稹写给亡妻韦丛的悼亡诗,但《离思》一共有五首,从其他几首所表达的内容看,写给前任女友崔双文的可能性更大。

崔双文就是《莺莺传》中的崔莺莺,这是元稹的自传体小说,也是王实甫《西厢记》的蓝本。

后世许多人都说元稹是个渣男,用现代婚姻价值观来看,他确实不够专一,有“海王”之嫌。但元稹至少是个有勇气的渣男,敢于把自己的那点事告诉天下人。

元稹出身不错,为北魏拓跋部皇族后裔,但是他父亲死得早,到了他这一代,温饱都成为了问题。所以他的人生目标就是往上爬,有多高爬多高,最终也当上了宰相。

他抛弃崔莺莺,就是为了能快速当官。

唐朝那会,有高门选婿的习惯,25岁那年,元稹和白居易同登进士第,时吏部侍郎韦夏卿相中了元稹的才华,就把女儿韦丛许配给了元稹。

也许你会问,既然元稹一直对崔莺莺念念不忘,为何不直接拒绝?

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这就涉及到了唐代的选官制度。一般来说,进士登科后,只是拿到了为官的入场券,之后要进入三年的守选期,如果想快速当官,并当大官,就要经过吏部的铨选,这是非常严格的。

想想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当时他考宏词科,考了四次才通过。

不过,想要当官还有一条捷径,那就是走后门。唐代有举荐制,倘若有权贵为你荐官,你完全可以绕开这些门槛,直接坐着电梯就到达了顶层。

所以对元稹而言,能成为韦夏卿的女婿,那绝对是祖坟冒青烟的事。

厨房有人好吃饭,朝中有人好做官,结婚以后,元稹得官左拾遗,为京官,还是谏官,想弹劾谁就弹劾谁。

我们看白居易,他15岁就凭借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成名了,但是他却只封了一个盩厔(zhōu zhì‌)县尉,这就是差距。

尽管,元稹和韦丛的婚姻,政治色彩比较浓厚,但他们夫妻感情很好,元稹的很多诗都是写给韦丛的。

遗憾的是,天妒良缘,韦丛27岁就芳年早逝了,为此元稹写下悼亡诗《遣悲怀三首》,还请韩愈为爱妻撰写了墓志铭

在这组《遣悲怀》诗中,有一联名句,就是: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韦丛过世这年,元稹刚升监察御史,之前元稹经历了贬官、丧母,日子一直都很穷,连房子都买不起,只能住老丈人家。

并且,结婚这7年,韦丛给元稹生了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差不多每年生一个。最重要的一点是,元稹这五个儿子全部​夭折了,这大概也是韦丛早逝的原因。

红颜不是祸水,就是薄命,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这件事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

就在韦丛去世的前几个月,元稹结识了唐代四大女诗人、蜀中四大才女之一的薛涛,留下了一段悱恻缠绵的往事。

如果放在当今这个社会,元稹‪估计会被喷死,不过那是唐代,男人风流无关风化,甚至还能成为一桩美谈。就连老实人杜甫都在诗中写过:座从歌妓密,乐任主人为。

更别提白居易的樊素口、小蛮腰了。

不管怎么说,在韦丛健在的时候,元稹还算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因此这首《离思》即便不是写给韦丛的悼亡诗,也一定有他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阅读更多经典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