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07 10:01
在三十六计兵法当中,就有一招“美人计”,上至十多岁的青壮男子,下至四五十岁的老者,但凡被这招拿捏住了,就再无逃脱之力,仿佛被擒住了软肋一般。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句话自是没有错,不过,凡事却都有个“例外。”
对于古代男人来说,他们痴迷于各色各类的美女,有妩媚型有小鸟依人型,可唯独有一种中原男子们却不敢染指,那便是来自大草原游牧民族里的匈奴女人们。
长期生活在大草原的她们,四肢相对于修长一些,又因常年食肉的缘故,发育的也较为饱满,相对于中原女子的娇柔感来说,她们的身上,有股独特的魅力。
况且,匈奴人常年征战四方,与多个民族融合,女人们自然是个顶个的漂亮,可以说,与当今常见的混血美女无异。
综上所述,匈奴女人无论是外在条件还是内在条件,都有相当大的优势,向来喜爱搜罗美女的皇室成员们,为何会对异域风情的匈奴美女们避之不及呢?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
在大众的印象当中,提起“匈奴人”三个字,大部分人都会想起他们飞驰于草原上的画面,弯弓射箭靠马匹打仗,是他们的强项,也是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本领。
实则,匈奴人与我们汉族人无异,最早可追溯至司马迁所写的《匈奴列传》当中,他坦言“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也就是说,八百年前两家曾是同一家。
后经历史演变,以及局势的变化,才造就了他们的现状,成为了一支独立的人种。
在草原上安营扎寨的他们,说着来自原始突厥语的词汇,又经几次改革,才有了自己的语系。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有了自己的文化信仰与语系,就同等于这个民族成立,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存在了。
与此同时,他们也确立了自己的首领名称,名叫“撑犁孤涂单于”,即为“天子”之意,后来为了称呼,才改为xx单于,方便百姓记忆。
有了首领之后,其手下的百姓群体也在一点点壮大,从一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一个国家。
奈何草原水土有限,且大部分土地不适宜种植,迫在眉睫之际,将要被饿死的匈奴人们,被逼上了绝路,开始了南征北战的生活,到处骑马打仗,只为争夺地盘。
那时的匈奴首领,是一位名叫“冒顿单于”的领袖,他与将领们打天下,将国土面积扩张至整个亚欧大陆,东至辽河,北至西伯利亚一带,可谓是屡次创下伟业。
但对于匈奴人来说,他们的辉煌却是短暂的,总归有日落西山的落寞时刻。
向来以武力镇压的匈奴人,对于打仗这一事,主张的就是“快准狠”二字,这与讲究战略与打法的中原人来说,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事实证明,还是中原人赢了。
以人数多出招很制胜的匈奴人,纵使拿下了土地与资源,与此同时,她们自身的损耗也十分严重,不少青壮年都丧命于战场,致使百姓们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对于被入侵者来说,中原人同样也很苦恼,前有秦始皇修建长城,以此来抵御匈奴侵犯,后有历朝历代的和亲方式,两国之间,无非就是想求得一份宁静与祥和。
渐渐地,也有部分匈奴势力归顺于中原,开始为中原人效劳,融入当地的生活中。
要说现如今还有没有匈奴这一民族了,答案是存在的,只不过血统不再纯正了,经过数不清多少代的交融,他们早已入乡随俗,成为了当地人中的一份子。
就单从现代来说,还有匈奴的血统在,他们大部分分布在蒙古、欧洲各国等地区。
这其中,延续匈奴为数不多血统的功臣,莫属匈奴女人了,他们在匈奴人当中,却有着崇高的地位,这一点与中原地区的传统理念恰恰相反。
连年战乱的情况下,匈奴女人背负着重要的责任,那便是传宗接代,还有料理家事,即便是丈夫意外战死沙场,她也可以另嫁他人,没有所谓的“守寡”理念。
这都是因为匈奴一族当中,女性存在的比例并不高,相比男性,她们仿佛是一种极为稀缺的存在,这一点,也与她们的身材比例与生存环境有关。
长期喝酒吃肉的匈奴女人,身材都较为健康,全然没有我国古代讲究的“柔弱美”,倘若生为女子,竟整日柔柔弱弱不能扛起家务事,将来必会成为大龄剩女。
有了健康的身体后,她们自然也就能够生儿育女,为家族诞下一个又一个的希望。
有关于这一点,从后期的考古挖掘当中,也有相应的体现,就譬如2007年曾在蒙古、中国两国交界处,挖掘出的匈奴帝国墓穴,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说法。
经专家鉴定,主墓穴是一位年长的女性,围绕在她四周的墓穴,则都是男性遗骸。
要知道,古代有着一定身份地位象征的人,才会被摆放在主墓穴的位置,这一点国内外通用,可见,匈奴女人在当时的匈奴帝国地位有多高。
既然匈奴女人优点如此之多,为何古代的中原男子们,却死都不肯娶匈奴女人?
古代中原男子拒娶匈奴女人的例子,在史上不是没有,像是张骞出使西域遭扣押,后经十年的时间,被迫接受匈奴首领送来的美女,后日久生情后,才结为夫妻。
与之类似的,还有汉武帝时期的中郎将领苏武,他同样奉命去匈奴所在地摆平事情,不料这一去却回不来了,一开始他以死表忠诚,拒绝归顺于匈奴的首领。
后来又被罚去荒郊野地放羊,还表示何时公羊下奶,才让他回到自己的故乡。
这一放,就是十年之久,期间他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被时间磨平棱角后,他也娶了当地的匈奴女人,与其生儿育女,过上了如同当地人般的生活。
由此可见,他们都是被迫接受与匈奴女人的婚姻,究其原因,是因为两者差异太大。
向来喜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中原男人们,对于粗枝大叶不拘小节的匈奴女人们,产生不了一丝好感,甚至还有点避之不及的意思,生怕对方给自己一拳。
况且,匈奴女人对于中原男子,同样有嗤之以鼻的意思,他们认为中原男子过于瘦弱,没有想象中的霸气与力量感,无法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也不是她们的首选。
可见,双方不仅在身高体重上有悬殊,在传统思想与理念上,一样有着不小的差距,所以,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自然是无法走到一起。
况且古人思想根深蒂固,不愿接受外来新鲜事物的影响,也不想接受不一样的思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双方互看不顺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