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貔貅品鉴网

雍正王朝的历史转折:年羹尧书房密语曝光真相探寻

发表时间: 2024-07-29 12:46

雍正王朝的历史转折:年羹尧书房密语曝光真相探寻

“牛儿牛儿为谁忙,忙完春耕忙秋凉,风霜雨雪它不怕,摇着铃儿走四方。”

年羹尧这辈子可以说是太丰富了,可他成也自己、败也自己,最后落了个被赐自尽的下场。

在年羹尧被赐死之后,抄家可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然
而,在这期间,除了大量的钱财,官员还在他的书房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了7个字。

而就是这简单的7个字,雍正看了之后直接被气到吐血。

那么究竟是哪七个字?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年羹尧被赐死

一提到年羹尧,就会想到飞扬跋扈、目中无人、杀人不眨眼的标签。

没错,年羹尧就是个这样的人,而他的死,也是他的性格和所作‫所为造成的。

其实在一开始,年羹尧的这些本性还没有暴露出来的时候,他可是个非常抢手的人。

年羹尧的出身还算不错,可以说是一个官宦世家,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他从小就接受着很好的教育。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年羹尧有了很高的知识储备,也让他年纪轻轻就进了朝廷做官。

这个时候,他还是跟着康熙干的,可以说是深得康熙的重用。

随着年羹尧作为越来越高,他在康熙那里的声望也越来越高。

就这样,他被任命为了四川巡抚,并代表着康熙和大清出使了朝鲜

其实在这个时候⁣,年羹尧在朝廷的威望已经非常高了,所有人都在巴结他,巴不得都和他扯上点关系。

也许在这个时候,年羹尧的本性就已经暴露了不少。

后来在他被分配给四爷胤禛之后,年羹尧这眼高手低的性子,怎么可能会愿意跟一个这样的皇子?

毕竟当初的年羹尧已经权势不低了,而胤禛却是出了名的不争不抢、整天只知道炼丹的皇子。

一直到胤禛娶了年秋月之后,两人的关系才得以更进一步。

尤其是胤禛成功登基做了皇上之后,年羹尧更是死心塌地地跟在了雍正的身边。

而雍正也为了留住年羹尧,而把兵权几乎都交到了年羹尧的手上,因为他信任年羹尧,年羹尧也确实是帮他平‪定了不少的战役,稳固了他的皇位。

然而,随着年羹尧的权利越来越大,声望越来越高,他的本性也得到了完全的暴露⁤。

又因为雍正念在年羹尧的能力和对自己的用处,就一直在包庇他,对他做的一些事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这更是造就了年羹尧的嚣张和跋扈。

随着他的做法越来越过分,也引起了朝中不少人的不满,但看在皇上都没有说什么,大家也就不敢提出来。

但做了就是做了,年羹尧的罪刑一直都在,他也总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的。

终于,在年羹尧私自杀掉孙嘉诚之后,雍正再也没有选择包庇他了,而是命人列出了他的所有罪证。

最终年羹尧还是以92项大罪,被赐了自尽,而这也是雍正给他最后的体面。

不过对于年羹尧的死,孙嘉诚只是个介质,最主要的还是年羹尧的秘密被发现了。

年羹尧的死因

搁‎李卫的话来说,年羹尧的罪刑放在普通人身上,十条命都不够造的。

所以说,年羹尧已经罪刑滔天⁧了,他早该死了。

只不过一直以来,雍正都念着从前的交情,也念着年羹尧能打胜仗的本事,所以一直在忍受着他的所作所为。

虽然雍正是接着孙嘉诚的死处死了年羹尧,但事实上,孙嘉诚不是主要,主要的还是孙嘉诚去西北所带的任务。

孙嘉诚是受雍正的命去的西北,为的就是在当地推进新政。

因为年羹尧在西北的开销实在是太大了,基本上一天都得3万两白银,一年下来,就得需要6000万两的白银。

什么概念?就相当于是亲王一年的俸禄。

这还是只有年羹尧一个人的,而要是算上整个西北的开销,那将会更严重。

我们知道,雍正一直都是以节俭为主的的皇帝,他见不得那些贪污受贿、铺张浪费的行为。

为了查明年羹尧在西北的帐,也为了节省西北的开销,雍正就派了刚正不阿的孙嘉诚去了西北。

而孙嘉诚的死,正是因为他看到了年羹尧贪污的证据。

在账本上记载着,年羹尧足足贪污了四百六十万两,实在是让人震惊。

所以在年羹尧被赐死之后,查抄就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正是查抄,让雍正看见了那让他吐血的7个字。

究竟是哪七个字?

就在官员对年羹尧的府上进行查抄的时候,在他的书房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皇帝挥毫不值钱”

就是这短短的7个字,让雍正气得直接吐了血。

这7个字到底是谁写的?上面的“皇帝”又指的是谁呢?

其实上面的“皇帝”值得并不是雍正,而是康熙,这7个字正是汪⁤曾祺笔下的。

如此大不敬的7个字,属实是让人接受不了,怪不得雍正看了会被气到吐血。

而汪曾祺写这个,就是为了巴结年羹尧。

要知道,年羹尧在跟随雍正之前,他就已经是康熙身边的红人了,各大官员都纷纷想要巴结他,而其中就包括汪曾祺。

他的意思就是,年羹尧挥毫写下的字才是最好的,在年羹尧面前,康熙皇帝题的字根本就不值钱。

如此大不敬的行为,实在是充分暴露了年羹尧身边那些阿谀奉承、谄媚讨好的人,一个个真是为了高攀不顾一切,甚至不惜对皇上不敬。

而从这里也能看出,年羹尧对于这样的奉承并没有觉得不妥,而是沾沾自喜,一直收藏⁧着这七个大字。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更是造就了年羹尧的骄傲和自傲,也使他一步一步走向了歧途。

只能说,年羹尧能有这样的下场,就是因为他不懂得避让、也不懂得避嫌、更不懂得虚心。

就是这样的他,造就了骄傲自满、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甚至冒犯了皇帝年羹尧,最后还是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