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貔貅品鉴网

《大染坊》深度剖析:卢家驹与暴脾气陈寿亭的共事之路是如何走的?

发表时间: 2024-11-03 00:23

《大染坊》深度剖析:卢家驹与暴脾气陈寿亭的共事之路是如何走的?

前两天刚把《大染坊》看完,从开始的商战权谋,到后来的家国大义,看的让人既过瘾又唏嘘。

推荐大家看看原著,真的挺有意思的。

今天想写一下卢家驹。

相比陈寿亭一出场就能获得读者的喜爱,卢家驹一开始是令人讨厌的,但只要往后读,就会发现这个人很不简单。

卢家驹是张店卢家的长子,方圆百里唯一留过洋的大学生,学的是纺织印花专业,毕业回国之后,准备开染厂卖布。

为什么我前面说卢家驹一开始是令人讨厌的呢?且往下看。

卢家驹最令人讨厌的地方就是,他留了一阵子洋,回来之后就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太封建落后,成天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优越感爆棚。

他不让妻子叫他相公,要妻子当新时代的新女性,可另一边又像王公贵族一样享受着妻子佣人般的照顾,觉得那是应该的。

他要开染厂,缺一个掌柜,他爹卢老爷推荐了陈寿亭,他满不在乎,直言陈寿亭不过是个土染匠,没见过什么世面,又是讨饭的出身,还不识字,这样的人能有多大能耐。

更过分的是,他听说陈寿亭发达之后,依然还是娶了青梅竹马的采芹,居然说出“这女人到处都是,还非在家里守着那个脏老婆?”这样没脑子没良心的话。

总之,在去青岛之前,卢家驹给人的感觉,就是又当又立,既要还要,口里喊着平等开放,实则心里满是傲慢和偏见。

那为什么说他后面又是个不简单的人呢?

那就是,卢家驹有两个稀缺的品质,第一是有自知之明,第二是听劝。

先说第一个品质,有自知之明,就是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

他和陈寿亭去山东青岛创立了大华染厂,他是东家,陈寿亭是掌柜,正常来说,掌柜的应该听东家的。

但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在哪里。

他留洋虽然学的是纺织印染专业,理论知识是足够的,但论起实操经验,陈寿亭可以甩他十万八千里,他也知道自己不会开机器,更没有亲自染过布,所以染厂的实际运转,染布的方法和过程,他全部交给陈寿亭来决定。

他能做的,就是每天给陈寿亭读报纸(毕竟陈寿亭不认字,而且这个时候,陈寿亭已经把他收拾的服服帖帖的了),让陈寿亭去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及思考应对策略,然后自己再不断学习西方最先进的印染方法,然后再传达给陈寿亭做参考。

另外就是他特别服从陈寿亭的命令。寿亭派他出差他就出差,寿亭看中他留学生的派头,打发他去渤海大酒店堵那些来批发布的商人,给自己的飞虎牌布扩宽销售渠道,他也乖乖去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确实能干这个活。

如果他硬要去开机器染布,去做自己根本不擅长的事,要和陈寿亭一较高下,那估计大华染厂没几天就得倒闭。

我觉得陈寿亭遇到卢家驹这样有自知之明的东家,也是一种幸运,他肯定你的能力和智谋,又完全信任你,不会对你的决定指手画脚以及干预,这样你才有可能放开手脚大干特干,才有可能把厂子办好办大赚大钱。

再说第二个品质,那就是听劝。 这个品质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创办青岛大华染厂的启动资金,卢家出了六成,是东家,陈寿亭出了四成,是掌柜,但利润却是陈寿亭拿六成,卢家拿四成。

这搁其他的东家和掌柜,估计会为了这个利益分配打起来,就算不打起来,合作也长久不了。

但卢家驹和陈寿亭却相安无事,后面他们还成了最合拍的搭档,谁也离不开谁。

当然了,陈寿亭拿大头,肯定不会有什么不满,那卢家驹为什么不仅不争这份利润,反而是让呢?

这背‬后是卢老爷子的劝解。

卢老爷是商界精英,有着大智慧,而且看人既狠又准,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家驹是什么性格,也很清楚陈寿亭的能力和魄‬力,只要留住陈寿亭,就不愁赚不到大钱,大钱的四成也很多了,如果因为利润分配不均而舍弃陈寿亭这么一个厉害的商业奇才,那赚钱就无从谈起了。

卢老爷怎么会让儿子做这种因小失大的事情呢?

所以卢老爷劝家驹,不要因为这个分配比例而对陈寿亭有什么意见,相反要表现的大度,不争不抢,方能让陈寿亭死心塌地为自己做事。

所以后面采芹问寿亭对家驹是什么看法,寿亭说他非常欣赏家驹,因为人和人在一起,尤其是男人和男人在一起,最难避免的就是争,一个争字不知毁了多少事,但家驹却是让。

可见家驹确实把父亲的话听进去了。

书里不听劝的典型,就‮是上海三合染厂的林祥荣。

陈寿亭去上海找他谈合作,双方也事先约定好了要见面,可是等陈寿亭去了上海找他,他却让陈寿亭一等再等,整整晾了陈寿亭两天,根本不露面,说要杀杀寿亭的锐气。

他的账房孙先生劝他,生意可以谈不成,但是要守信用。但是他不听。

孙先生明白事情的重要,便偷偷给林祥荣的父亲打电话汇报了此事,林老爷知道之后,也打电话劝他,生意上的往来,就是要讲信用,不想见,就不要让人家来,来了就要以礼相待,不要因为人家没上过学就瞧不起人家。可是他依然不听。

既然如此,可就不要怪陈寿亭放大招了,陈寿亭先是高薪挖走了三合染厂的高级技工,然后使计策低价买走了三合染厂的八千件“虞美人”牌子的布,然后在济南将“虞美人”布免费送给乞丐穿,给人的传达的讯息就是只有乞丐才穿虞美人,差点将“虞美人”这块由林家几代人的心血凝结而成的招牌砸了,后面还是林老爷亲自去济南找陈寿亭,才保住了这块招牌。

为什么说听劝,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呢?可能就是因为,如果听劝,就要推翻自己的认知,否定自己的判断,这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包容的胸襟,和足够宽阔的眼界,确实会容易陷在自己的认知里,而听不进别人的建议。

所以,卢家驹听劝这一点,真的很难得。

卢家驹能够和暴脾气的陈寿亭共事二十多年,而且越到后面,关系越好,不是没有原因的,那就是,他有自知之明,摆的正自己的位置,而且听得进别人的建议,不会一意孤行,刚好和陈寿亭互补,这样的搭档,想不长久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