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0-04 14:28
文 | 心乱飞
编辑 | 心乱飞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3年2月5日,一个消息传遍了华人世界,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圆寂,享年96岁,这位被誉为“人间佛教”的推动者,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他的离去无疑是佛教界的一大损失,星云大师在85岁时留下的一份遗嘱却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份遗嘱中没有提及舍利子,却饱含着他对世间最真挚的期盼
星云大师,原名李国深,1927年出生于江苏扬州一个贫寒家庭,12岁时,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世的苦难,一颗寻求解脱的心萌芽了,在南京栖霞寺,他遇见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志开上人,毅然决定剃度出家,法号“今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年少的星云大师如饥似渴地学习佛法,他博览群书,深研经典,很快就展现出过人的悟性和才华,当时的佛教界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封闭保守的思想禁锢着佛教的发展,与社会脱节的现状也让佛教逐渐失去了活力
星云大师深感改革的必要性,他积极响应太虚法师提出的“人间佛教”理念,主张将佛法融入日常生活,用更贴近大众的方式传播佛教的智慧和慈悲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49年,星云大师来到了台湾,彼时的台湾佛教界同样面临着许多问题,星云大师并没有选择退缩,他积极奔走,四处讲经说法,用他生动幽默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将佛法传递给更多人
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佛法,星云大师创办了佛教歌咏队、佛教文化社等组织,用音乐、戏剧等形式吸引年轻人关注佛教,他还创办了《人生杂志》,用文字的力量传播佛教的理念和思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星云大师的努力逐渐得到了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支持他的理念,1967年,星云大师带领弟子们在高雄县大树乡开山创建佛光山,这座寺院的落成,标志着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念的进一步实践
佛光山不仅是一座寺院,更是一个弘扬佛法、服务社会的平台,在这里,星云大师创办了佛教学院、图书馆、美术馆等机构,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他还积极推动佛教走向世界,在五大洲建立了数百个道场,让佛法的光辉照耀全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星云大师的一生,是为佛教奉献的一生,也是为众生奔走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间佛教”的真谛,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星云大师在遗嘱中却说:“我没有舍利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佛教传统中,舍利子被视为高僧大德修行圆满的象征,是佛法加持的圣物,许多信徒相信,供奉舍利子可以获得功德,消灾解难
星云大师却对舍利子看得很淡,他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净化和提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常说:“修行不是为了成佛,而是为了做人”
在他看来,佛法不是束之高阁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智慧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真正的佛教徒应该将佛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用慈悲和智慧去解决问题,去帮助他人,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星云大师一生践行着“人间佛教”的理念,他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曾说:“我的道场不在山上,而在人间”
他创办的佛光山慈善基金会,长期致力于救灾救助、教育医疗、文化推广等公益事业,足迹遍布全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星云大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佛教的慈悲和智慧,也为世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对于星云大师而言,他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远比舍利子更加珍贵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在遗嘱中写道:“我没有舍利子,因为我的舍利子是佛光山的弟子,是佛光山的信徒,是所有相信人间佛教的人”
星云大师希望他的弟子和信徒们能够继承他的遗志,将“人间佛教”的理念发扬光大,用佛法的智慧和慈悲去利益众生,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就是星云大师的遗愿,也是他留给世人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星云大师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贫寒的少年,成长为一代佛门巨匠,他的经历鼓舞着无数人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佛教不是消极避世的,而是积极入世的,是可以与时俱进的,是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
星云大师的离去,是佛教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他留下的“人间佛教”理念,将继续指引着人们,用佛法的智慧和慈悲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星云大师的一生,是奉献给佛教和众生的一生,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远照耀着人间
他的故事,也让我们相信,只要心中有爱,只要心怀慈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佛陀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对星云大师的看法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