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貔貅品鉴网

如何辨别绿茶、红茶、白茶是否过期?老茶客的6个实用建议

发表时间: 2023-12-12 16:16

如何辨别绿茶、红茶、白茶是否过期?老茶客的6个实用建议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网上看到这样的讨论。

“假如你的朋友给你送来了过期茶,你会怎么想?”

原文博主前段时间整理杂物时,翻出三盒朋友送来的红茶。

放的时间不算久,今年中秋时刚收到的。

但细看了一圈却尴尬发现,这三盒红茶全部都过期了。

隔得最久的一盒滇红,早已过期五年,都不知道里面茶叶还能不能喝?!

手里拿着这三盒过期茶,那位博主的心情很郁闷。

因为,直接扔了有些可惜。

转手再拿这些包装精致的过期红茶送人,又显得不厚道。

但自己本身喝茶就不勤,家里也没人爱喝茶。

何况这还是已经过期的红茶,让人提不起饮茶兴趣。

现在这三盒摆在家里的过期红茶,完全成了烫手山芋,不知该拿它们怎么办……

见状,有不少人陆续留言。

有人觉得,这本无可厚非,反正是别人送的,自己也没花钱买,喝不喝都无所谓。

有人认为,不用将这件事想得太复杂,或许当初送礼过来的朋友不懂茶,也没有仔细看日期,所以不用太介意。

还有人在想,碰到这种情况,当初不该随便收礼,免得现在白白欠一份人情。

抛开人情往来的内容不谈。

就事论事,收到手的茶叶如何才能判断是否过期?能不能喝?

在这背后,说来话长。

初判茶叶是否过期,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外包装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限标注。

但辨别一款茶是否彻底过期,完全变味,不能再喝?结合以下6点‮细节做决定。

《2》

一、看干茶色泽

打开一罐放了很久的绿茶、清香型铁观音、茉莉花茶等茶叶时,先看一眼干茶。

如果看到干茶叶片明显变暗,要多小心。

背后大概率是放太久,彻底变味。

绿茶、清香型铁观音、茉莉花茶等,它们都以新茶为贵,不主张久存。

当年新茶刚加工出来时,干茶颜色看着还是鲜亮的。

龙井绿茶为例,即便制成扁平状后,叶片也是保留鲜明的黄绿色。

但放置时间太长,超过一年半、两年,干茶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变暗迹象。

叶片内的叶绿素逐渐受损,干茶发暗,逐渐失去光泽。

看到这类暗色调的绿茶,储存情‫况堪忧,没有可饮价值保留。

《3》

二、捏干茶初判干度

除⁦了茶饼、茶砖外,对于散茶状的茶叶,都适用这一方法。

选出一根、两根干茶,两指并拢,轻轻捏碎。

储存良好的干茶,能保持自身出色的干度,异常酥脆。

随手一捏,叶片就会碎成齑粉。

反观已经跑气变味的茶,由于干茶具有吸附性,会吸附外界水汽。

一旦储存期间,密封不当。

譬如,将茶叶装入密封袋时,捏紧袋口后又崩出一丝缺口缝隙,没有仔细检查。

譬如,将平时买入手的各式罐装茶,随手摆在泡茶桌旁,四周环境相对潮湿多水汽。

时间一久,里面的茶叶会跑气受潮。

自身茶香“往外跑”,外界水汽“向内吸”。

当干茶含水量超标后,叶片摸着会稍稍有些韧。

当你在轻碾检查时,跑气受潮的变味茶,叶片往往是碎成好几瓣碎片,而非彻底粉碎。

凭着初步手感判断,也能分辨一二。

《4》

三、多闻几遍干茶

拆开包装检验时,不管是什么茶,闻干茶都是一场重头戏。

要仔细多闻几遍。

保存得当,年华正好的茶叶,只要工艺别太糟,都能保留天然舒适茶香。

凑近闻,能闻到阵阵干‫香。

而跑气的茶,干茶气味幽淡。

哪怕用热水温杯后,再投入干茶,合盖后轻轻摇香。

任凭怎么摇,都激发不出任何干茶香。

茶香寡淡,微不可闻。

但这还不是情况最糟糕的,比起干茶闻着不香,杂味异味明显的变味茶才更可怕。

变味的炒青绿茶,香气全失,一股闷味;

存放过期的红茶,凑近闻干茶,又酸又闷的杂乱气味涌现;

而受潮变质的白茶寿眉,也是一股闷酸的话梅酸气,并不好闻;

存到返青变味的岩茶,干茶条索已经毫无当初的焙火香,而是发散出青味……

当你闻到这些稀奇古怪的怪味时,即便再不懂,也能预判出里面的茶不能再喝。

《5》

四、过一遍沸⁧水,再闻叶底

假设经过上述步骤检查,干茶表面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接下来,要正式动真格。

老规矩,用沸水试茶。

先烧水,将清水烧到滚沸后,直接浇注在干茶上。

紧接着快速分离茶水,倒出茶汤。

此时需要做的,并不是趁热揭盖闻。

而是选择更进一步,先趁热多闻叶底,更利于快速判断品质。

要知道,对好茶而言,沸水能激发茶香茶味。

另一边,滚烫沸水也是一块试金石,能迅速暴露劣质茶深藏在内部的不良气息与滋味。

经过沸水洗礼后,闻叶底时,分辨的重点和上述基本一致。

要是趁热闻叶底,茶香依旧幽淡,难以分辨出花香‭、果香等基础香型区别。

说明这款茶跑气了,不推荐喝。

要是在闻叶底时,从中闻到一系列闷酸味、沤味、灰尘味、腐叶味、青臭味、酸梅味、霉味等,刺鼻又难闻。

很显然,这样的变味茶,不能再喝。

《6》

五、观察汤色是否发暗

当你奔着“检查”目的去泡‏茶。

沸水快冲出汤,分离茶水后,首先要做的是闻叶底。

次之,才是观察汤色。

好茶的茶汤,拥有基础共性——清澈透亮。

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等,概莫能外。

品质底子极佳的优质茶,跑气存坏后,茶汤虽不至于浑浊不清。

茶汤乍一看也是干干净净的,没有杂质沉淀。

但透亮度,经不起细看。

因为,变质变味茶泡出来后,茶汤是发暗的,光泽感欠缺。

举杯细看,茶水暗沉,缺乏清透好气色!

《7》

六、小口试喝茶汤

假设一盒放了很久的茶,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后,都没有露出破绽。

那么,终极检验的办法,在于正式试喝。

将泡出来的茶汤,小口尝入口中。

这时,判断标准就很简单了。

好喝与否,一喝便知。

自己手上的过期茶,如果干茶无异样,闻着没怪味。

并且,试喝之后,也没有尝出任何古怪气息。

说明它的内在品质还未彻底劣变。

但此处要给大家提个醒,勉强能喝≠好喝。

真正好喝的茶,是香清甘活、鲜香醇爽、清甜鲜醇、又香又醇、回甘持久、生津留香……

假如一款茶,茶汤不醇、汤中无香。

饮茶过后,也没有半点回甘与生津。

除了略带茶味外,毫无可取之处

如此鸡肋的风味表现,多饮无益。

即便喝了,也得不到什么益处。

《8》

看到不少观点,称,茶叶不存在保质期。

所谓保质期,只是将茶叶包装上市时的硬性规定,实际喝茶时只要不发霉都能继续喝。

不知,大家是否认同这种观点?

平心而论,这种想法太片面。

不发霉,是一款茶的基础底线。

但除此外,酸味茶、跑气茶、串味茶、变味茶等,照样不该继续喝。

不管是什么茶,都存在风味适饮期。

不同茶之间,适饮期长短不同。

多数时候,当大家将一款茶买回去,能看到推荐若干期限内饮用的建议。

也许超出这个期限的茶,在密封干燥保存下,不会彻底变质。

但核心的茶香、茶味,早已回不到当初。

打个比方,就像将一枚果实采摘下来,连着放了一个礼拜。

果皮干瘪,也失去了原有的馥郁果香与爽脆口感。

即便“勉强能吃”,口味也好吃不到哪里去。

还不如抓住风味最佳期,把握好时机,及时喝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