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貔貅品鉴网

理解他人“没苦硬吃”的苦衷:展现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心

发表时间: 2024-10-31 14:14

理解他人“没苦硬吃”的苦衷:展现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心

原创 健康报 健康报

评᠎论

前有老年人在炎炎夏日因舍不得开空调导致中暑,被送往医院急救;后有老夫妻因害怕浪费,食用了存放时间过久的剩饭剩菜,结果引发肠胃炎……类似信息不时见诸报道或网络。明明物质条件充足,老一辈人却时常为难自己,甚至“自找苦吃”,这样的行为被网友称为“没苦硬吃”。在网络上,对于家中长辈“没苦硬吃”的讨论成为热门话题,在吐槽的同时,很多年轻人也表达了不解和心疼。

老年人“有福不享、没苦硬吃”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老一辈人经历过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勤俭节约、吃苦耐劳不仅是他们的精神底色,也成为几十年来一以贯之的行为习惯。为了在家庭中分配有限的资源,他们已经习惯了“苦一苦自己”,将好东西留给别人。尽管现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们仍然延续了过去的习惯,比如,不舍得吃水果,想留给孩子,结果水果放坏了;身体不舒服还总在“硬扛”,把小病拖成大病……

其二,两代人的行为差异,也与对“苦”的认知不同有关。一些老年人并未将省吃俭用、先人后己看作“吃苦”;还有一些老年人认为,人生本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过于舒适、安逸反而让他们感觉不踏实。

然而,无论出发点如何,“没苦硬吃”难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幸福感打了折扣。从子女的角度看,这种自我牺牲式的付出更是让他们心中五味杂陈,甚至可能因劝说老年人“放弃吃苦”未果而引发争吵和家庭矛盾。‍⁧

虽然在观念上存在分歧,但对于“没苦硬吃”的讨论不应成为两代人的隔阂,而是可以作为弥合代际差异的契机。一方面,子女要多与老年人沟通,了解他们为何存在危机意识,并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减少其对吃苦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老年人自身的观念也需要更新。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合理规划生活、量入为出,养成健康的消费观念,老年人完全可以在避免浪费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当然,想要让老年人改变“没苦硬吃”的状态,并非一日之功。在家庭层面,子女要多一些耐心和包容,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陪伴老年人逐渐做出改变。在社会层面,应推动老年教育扩面提质,鼓励和引导老年人接触新事物、新观念,使老年群体成为时代进步的受益者。在政府层面,应加强保障和支持,为“最美夕阳红”保驾护航,让老年人健康快乐地度过晚年。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原《对于“没苦硬吃”:多些包容,少些指责》

阅读原文

来源:健康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