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01-12 23:21
“虽然清远已经历疫情高峰,日新增感染人数逐步下降,但清远山区面积广,春节前后大量的返乡返工人员可能会推动出现一个疫情小高峰,对医疗需求仍维持在较高位水平。”1月12日,清远市召开“乙类乙管”后首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并回应重症救治、医疗物资生产保供、疫苗接种、春节假期农村防疫重点等热点问题。清远市发展改革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疾控中心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强化分级分类,做好患者医疗救治
据通报,目前,清远市市、县两级防控指挥体系仍然保持高效运转,全市“一盘棋”统筹指挥调度医疗资源,全力以赴保障市民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一方面,做好分级分类医疗救治工作,加强区域内发热门诊、定点收治、综合医院、院前急救等资源储备、供应、服务,实施市内协同增援。建立三级医院分片包干机制,清远市人民医院、清新区人民医院、英德市人民医院、连州市人民医院等4家三级综合医院,分片区包干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救治工作。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分片区指定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对口包干辖区内其他医疗机构救治新冠感染患者。
同时,加强重症救治及资源储备。目前,全市二级综合医院、三级医院ICU床位总数741张,较前增加了10.27%。加强定点、亚定点医院建设,各定点医院建立了规范的多学科 (MDT)管理制度,组建市级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四个团队”,以及一支53人的市级重症医疗队和四支共600人的常规机动医疗队。
结合全市人口规模,定点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现已设置救治床位1020张,重症床位(含可转换ICU床位)238张,亚定点医院英德市中医院、连州市妇幼保健院共设置1000张床位。统筹全市院前急救资源,配足急救车辆医护人员,全市急救指挥中心急救站96个,网络救护车199辆。
保障医疗物资药品供应,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以来,清远市持续加强对疫情防控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和价格监管力度,建立健全药品、医疗器械供应保障机制,加强科学用药用械宣传。
据统计,本地药品生产企业向本地医疗机构、药品批发和连锁药店企业提供复方感冒灵片、精制银翘解毒片共202.34万片,少阳感冒颗粒、板蓝根颗粒等合计41.31万袋;本地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向本地医疗机构提供14万剂新冠防治中药方剂。 目前,全市具备一次性医用口罩3000多万片,医用N95口罩78万片,KN95口罩230万片日生产能力。
为满足广大市民用药需要,清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政府储备新冠病毒重点救治药械投放活动,通过电商平台配送和零售药店等投放方式,共社会化投放布洛芬20万片,抗原检测试剂14.54万人份。
目前,清远阿兹夫定片等主要用于重症患者的药品基本可满足临床需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以及连花清瘟颗粒等中成药相对充足。同时,清远通过采购、有偿调拨等方式供应各县(市、区)一批抗原检测试剂和退热药品,并由基层村居(社区)分批免费发放给重点、次重点人群。清远还启用“清远防疫惠民购药”小程序,方便群众通过扫码登记购买所需药械产品。
另外,清远市卫生健康局下发了《关于推广应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通知》,推广应用防治新冠肺炎的3个中医药方剂,要求各基层医疗机构按照服务人口总数的15%-20%动态储备中医药方剂,并委托省内药企生产袋装中药包和代煎,应对目前西药储备不足问题。
提升农村地区诊疗能力,日接诊最大能力约为3万人
随着春节临近,年末返乡人流增加,清远面临外省、外市输入及本地疫情并行发展风险,需高度关注农村地区、重点机构的医疗资源储备及应对情况。
目前,清远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全面落实基层首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共设置发热门诊(诊室)153家,较前增加39家,其中包括发热门诊31家、发热诊室122间。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人员梯队,以应对发热门诊(诊室)就诊高峰,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开诊。
统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有中药、退热药、抗原检测试剂,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乡镇提前配备治疗药物和防疫物资,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预计使用天数在两周或以上。
目前,全市2400多家村卫生室(站)均接诊发热及上呼吸道疾病患者,每日接诊最大能力约为3万人,为农村地区病人提供更便捷的就医保障。组织各县(市、区)加强重症、内科、儿科、急诊科等医护人员专业培训,切实提升基层重症识别、应急处置和综合救治能力。
截至1月11日,全市95个乡镇卫生院、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95 个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已配备4293台指夹式血氧仪(其中: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2934台),落实全覆盖。
分级分类管理46万65岁以上常住老年人
全力确保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防控工作。严格落实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乙类乙管”防控指引。严格落实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场所防疫管理,建立属地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结对帮扶机制,落实转诊和救治绿色通道。通过统筹全市资源,大幅增加重症及儿科医护人员配备,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对“一老一小”脆弱群体开辟绿色救治通道,尽最大努力收治患者,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摸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的情况,落实对全市46万65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开展分级分类管理。其中,对12万多重点次重点人群以及33万多一般人群,按照标准分为高、中、低风险人群,分别按红、黄、绿三种颜色标识提供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健康监测和协助转诊等服务。同时上线了“清远市社区医疗救助小助手”小程序,服务村居(社区)群众,重点为特殊群众提供用药和医疗健康服务等保障。
基层医疗机构联合各村(居)委对重点人群点对点发放免费健康包(包含:抗原试剂、退热药品),同时指导推出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冠轻型病例的中药方剂,缓解基层和群众用药需求。持续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6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针和加强针接种率稳步提升。
做好农村地区重点人群关爱工作,对孕妇、老年人合并基础病、儿童等特殊人群,以及独居、低保、残疾等重点脆弱人群建立“村级网络员+家庭医生团队”分级健康管理团队,实行每周随访和专案管理,确保防护救治、疫苗接种等各项措施第一时间落到实处。
“第四针”疫苗开打,感染康复满6个月以上可接种
全面推进“第四针”疫苗接种,开启“吸入式”新冠疫苗接种服务。截至1月11日,清远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980.11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362.02万人,3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覆盖率达到95%;完成第一剂加强针接种236.16万人,加强免疫接种完成率为89.02%;完成第二剂加强针接种12.77万人。
当前,清远已经全面推开第二剂次加强免疫,即“第四针”疫苗接种工作。全市所有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均能提供“第四针”疫苗接种服务,60岁以上老年人优先接种。同时,清远已有33个接种点开启了“吸入式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服务,暂用于18岁及以上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陆续将会铺开到更多疫苗接种点。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但任何疫苗(包括新冠病毒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更大的作用在于能够有效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加强针接种后,针对奥密克戎株的感染的保护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健康的成年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3至6个月内出现再感染的几率较低。但对一些再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如65岁以上的老人,有基础病的患者,还有无新冠疫苗接种史的人群,可以通过在感染新冠病毒6个月后进行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来预防重症和死亡情况的发生。
根据国家有关专家建议,如果经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明确近期曾感染过新冠病毒,近期不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按照目前的规定,感染康复时间满6个月以上方可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热点回应
春节“返乡潮”来袭,村民群众要如何防疫?
一是做好个人防护。返乡人员要提前做好自我健康监测,确保在健康安全状态下返乡。村民群众避免前往疫情高流行地区探亲、旅游,减少出行。在走亲访友时要坚持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尽量少聚集、少聚餐。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态。
二是减少聚会聚集。倡导节庆文明新风,减少、简化婚丧嫁娶聚餐等活动,尽量不举办大规模家庭集聚性活动,避免人员聚集导致疫情群体性传播。
三是理性就医用药。农村家庭可准备适量退热、止咳等药物,不必囤积药品。居家观察治疗期间,做到谨慎用药、对症用药。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可联系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协助就医、转诊。倡导邻里互帮互助,共享互换防疫物资和治疗药品。
四是积极接种疫苗。无接种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但还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村民群众,要尽快完成疫苗接种,及时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时,应注意做好勤通风、少聚集、避免接触其他人等常规防护,对于居家期间有发烧、咳嗽等症状的,要做好对症治疗,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常见药物来退烧,以及一些常见的镇咳、祛痰药物,但一定要注意服药禁忌,以免用药风险。同时,症状缓解或消失后,最好坚持减半服用药物2-3天,进一步巩固疗效。
还要注意加强对自身及家里重点人员的关注,通过自我监测及时识别病情变化和是否存在重症或危重症风险。如在家中备一个指夹式脉氧监测仪,通过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来识别重症,正常人的指数在95%-100%,当血氧饱和度≤93%时,就表示有重症风险。这一方法对有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尤为重要。
如果家中没有监测仪,建议通过观察嘴唇、指甲的颜色,初步判断是否缺氧。通常,饱含氧气的血液是鲜红色的,而氧含量较低的血液颜色偏暗。如果嘴唇、指甲颜色发紫,则可能存在低血氧的风险。
居家过程中,一旦出现精神不振甚至神志不清、呼吸困难或急促、经药物治疗后仍持续高烧(高于38.5℃)3日以上不退、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难以控制等情况,就要及时就诊。同时,家庭中有特殊群体更要多加留意,如儿童出现嗜睡、厌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孕妇出现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撰文】黄剑琴 陈之瑜
【作者】 黄剑琴;陈之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