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07 02:59
导读:今日白露是凶日,无论多忙,提醒中老年人牢记:1不熬、2不露、3不吃、4要做,尊重老传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今日乃白露,二十四节气之十五,秋季之第三。时值太阳行至黄经165度,白昼虽尚有余热,然入夜后寒气渐生。昼夜温差加大,露水凝结成霜,古人云:“水土湿气凝为露”,此时天地气息转寒,白露得名正是因其色如霜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言:“白者露之色,气始寒也。”白露象征秋金之气,气候转凉,秋意渐浓。农人深知此节气的独特之处,俗话说“秋高气爽,农事顺遂”,白露既是丰收的前奏,亦是季节转换的关键时刻。
白露的交接时间是如何推算的?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十五,秋季之第三节气。自古历算:“斗指庚,太阳行至黄经165度”,此时为白露。此乃天地转寒之兆,昼夜分明,秋意渐浓。
公历推算,白露交节多在9月7日至9日之间。今年白露,恰于2024年9月7日,时至上午11时11分交节。气候渐凉,寒意初现,正如古人云:“秋风起兮白露寒”。
今白露,象征着秋收时节的正式来临。气候渐变,天时有序,农人需因时而动,顺天而为,珍惜这宝贵的节气转换时光。
白露气候特征与农耕有啥关系?
白露一至,夏风退去,冬风渐来,北方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愈显。古语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此时太阳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减少,温度骤降。夜晚晴朗少云,地面散热加快,秋凉之势愈加明显。农人深知,天时变化,正是作物成熟转关之时。
此节气下,作物生长正处关键,气温渐凉,湿度降低,白露增多。天若晴朗,阳光普照,光合作用正盛,有助作物茁壮。光照充足,农作物得益于日照,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正如古人云:“日照可促百谷丰”,丰年可期。但天有时,阴晴无常,农户亦需细察时令。
然过多阳光亦有其弊。烈日曝晒,叶片易伤,蒸腾加剧,水分流失过快,影响生长。俗话说:“秋阳烈,禾苗枯”,故农民在晴天时须及时灌溉,合理防护,以保作物健康,顺应天时,方能稳步丰收。
类似关于白露农耕的农谚还有很多,如:
“白露刮北风,一直旱到冬。”
“白露风加雨,好谷烂地里。”
“白露一日晴,秋收满仓盈。”
白露节气三候:
古代,人们将白露分为三物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馐。
一候“鸿雁来”,此时鸿雁南飞,长空鸣远,秋意渐浓。鸿者大,雁者小,二者分飞,正如古人云:“八月雁南归,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刻,雁影横空,寒气渐逼,正是季节变迁的写照。
二候“玄鸟归”,燕子南飞,告别北方,带走春夏的生机。秋风起兮,红花半落,“燕去秋来无春语”。《月令七十二候》云:“燕乃南方之鸟,时至而归。”此时北地萧瑟,万物归隐。
三候“群鸟养羞”,众鸟感知寒冬将至,纷纷储备食物以御严冬。此情正如“藏珍馔,待寒冬”,《逸周书》有言:“白露之时,群鸟养羞。”鸟儿忙于觅食藏馐,备冬自护,天地肃杀,生命之备自有其理。
白露有啥讲究?
白露之时,人当戒打赤膊,古人云:“秋不露体,寒气易侵”。秋社祭祀、十样白等传统习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此节气需慎防秋燥,俗话说“燥邪伤人”,故饮食宜清淡,不可过于辛辣油腻。白露讲究养身养心,寓意深远。古往今来,人们重视节气变化,正如“天人合一”之理,顺天应时,方能安康无忧。
为何说今年的白露是“凶日”?
今日白露,交节时辰为农历八月初五,干支为甲辰年、癸酉月、甲戌日。此日为“除日”,岁破之日,古人称之为“大耗”。王充有言:“负太岁名曰岁破,故皆凶也”,因岁破与太岁相冲,气场紊乱,故为不吉之日。民间素有“日值岁破,大事勿用”之说。
岁破之日,天地之气不稳,凶险之兆,尤在今日交白露。白露本为丰收时节,然逢岁破,气场不和。古人常云“岁破多难”,此日不宜行大事,宜静守时机,顺天应人,以避灾祸。
故,今日白露是“凶日”,还是民俗中的“除日” ,提醒中老年人,有空没空,牢记:1不熬、2不露、3不吃、4要做,莫忘传统!下面来看看老祖宗咋说,是否有道理!
《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今日白露,仲秋时节,气温渐凉,昼夜温差明显。中老年人尤应顺应天时,早卧以养阳气,夜间阴气渐长,若熬夜,则易受阴气侵扰,正所谓“阳气不藏,百病生焉”。疲劳、乏力等症状,皆因阳气失调而起。
白露之时,秋燥明显,空气干燥,熬夜更会加重燥气入体。俗话说:“秋老虎犹未去,燥热伤人”。心烦、口干等症,正因秋燥而生,晚睡则易上火,皮肤干裂。中老年人此时更需避免晚睡,以防秋燥伤身。
白露交节,雷雨阵阵,燥热未尽,晚睡不仅扰肝伤气,还损害排毒之能。身体毒素难以排出,健康受损。故秋季贵在“天人合一”,适时作息,方能顺应节气,养护健康。
谚云有言:“白露身弗露,四肢勿露”。今日白露,处暑余威未尽,秋老虎犹在,虽白日炎热,然早晚已有凉意。中老年人尤应谨记,不可因白日暖而忽略早晚之寒气。正所谓“秋风起,露寒生”,此时打赤膊,易招风寒入体,伤及健康。
古人云:“一日四时之气备”,白露时节昼夜气温变化明显,早温、昼热、晚凉、夜寒,仿佛四季在一日中轮替。白日如夏,夜寒渐增,北风频至,冷暖交替极易引发身体不适。正因如此,祖辈总结出“白露不露身”的智慧,提醒人们应顺时而行。
秋风渐紧,雷雨时作,秋燥与闷热交织。此时中老年人更需防护,衣着得宜,不露四肢,方可抵御凉寒之气侵袭,养护身体。正如老话说:“秋寒不防,病从寒生”,以防为上,安然过秋。
白露已至,秋风渐紧,气候转凉,燥气显现。此时,人体随时节更替而变化,脾胃功能尤为敏感。中老年人尤需注意饮食,过于油腻的食物会损伤脾胃,积热内生,影响消化。正所谓“脾胃乃后天之本”,食养尤不可忽视,养护脾胃是秋季安康之道。
《尔雅》有云:“八月为壮,阴气渐盛。”白露时分正值农历八月,秋燥当头,滋阴润燥方能调和阴阳。选择如百合、银耳、山药之类清淡养生的食物,既润肺生津,又健脾益胃,方合秋季之养生法。过多油腻,反而与此相悖,易生内热,加重不适。
当此节气,虽日间闷热,秋老虎尚存,然雷雨骤至,寒凉渐袭。饮食当顺时调节,莫随意过度,所谓“清淡滋补胜良药”。中老年人更应在此时少食油腻,以清淡为主,保养脾胃,顺应秋气,平稳度过仲秋时节。
注意晨练时间
白露时节,清晨露重,空气湿冷,露珠挂满草叶。古人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此时节,中老年人切忌过早外出,因秋老虎余威未尽,晨练容易受凉,引发不适。尤其在暴雨雷鸣之时,更应谨慎,避免晨起寒露侵袭。
晨练宜待露消雾散后,方可行走运动。正如俗语所言,“宁迟三分,不冒风险。”白露之日,晨间7点至10点,正为健身佳时;下午或傍晚,亦可出门锻炼,但切莫剧烈运动,散步、慢跑为宜。
秋风渐起,时节交替,养生之道贵在顺时而行。若忽视时节之变,强行锻炼,恐招秋风所伤。遵循自然之理,中老年人当循序渐进,才能安然度过此仲秋白露。
收露水
白露将至,古老的收露水习俗又现眼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白露之露水,被视为天地间的精华,清润纯净,具清热润肺之效。中老年人在此时节,适宜依照古法收取露水,以助养生调养。
秋露凝重,古人言:“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白露当日,清晨雾散露凝,正是收露的良机。将洁净器皿置于露下,待其积蓄,虽耗时良久,亦值得一试。此法虽古老,然于今日亦有其独特价值,尤其在雷雨闷热之秋老虎时节,尤显其益。
收集的露水用处颇多。古法云:“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可饮用,可泡茶,亦可洗面沐浴。白露养生,得天之露,如此佳节,何不亲自体验,细品自然馈赠?
喝白露茶
白露时节,正值仲秋,民间素有饮白露茶之习。古语云:“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此时茶叶虽历酷暑,但秋风送爽,茶树重焕生机。白露茶独具甘醇,入口清香满溢,余韵悠长,最得老茶客之喜爱,尤能缓解秋老虎闷热,宁心静气。
白露茶之所以备受推崇,在于其采摘时节独特。夏日酷热,茶树积聚能量,待白露节气,恰逢雷鸣暴雨,茶树吸收天地精华,茶性温润而平和。此时饮茶,不仅能驱散内心焦躁,亦能调和秋日燥热,安神养心。
在这白露佳节,品茗一杯新茶,既是与自然的交流,也是对身心的调养。秋风渐起,茶香缭绕,饮一口白露茶,恍若感受天地之间的宁静与和谐。中老年人尤应珍惜此时良机,借茶舒缓身心,度过这雷雨交加、秋老虎肆虐的时节。
总结:今日白露是“凶日”,还是民俗中的“除日” ,再次提醒中老年人:无论多忙,牢记:1不熬、2不露、3不吃、4要做,尊重老传统!您都记住了吗?
有福之人留下一句“好运” 你和家人此刻起好运翻倍,万事皆如意接财接福接旺运~喜欢作者,点个关注不迷路;喜欢文章,点赞评论收藏☕转发,希望大家顺风顺水事事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