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貔貅品鉴网

追溯历史记忆:白俄难民在中国的故事深度解读

发表时间: 2024-08-05 11:33

追溯历史记忆:白俄难民在中国的故事深度解读

| 来科点谱

编辑 | 来科点谱

«——【·前言·】——»

你能想象得到有一天,有一群长着金发碧眼的俄罗斯族人,嘴里说着一口特别纯正、地道的普通话,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吗?

他们激情澎湃地说道:“我们是中国人,我深深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这场景可能会让你觉得特别不可思议,但是它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就是中国 56 个民族当中的俄罗斯族。

这支民族,不是我国本来就有的民族,是在一百年前的时候,为了躲开战乱,远离自己的故土,从遥远的俄罗斯一路逃亡过来的。

百年的时间转眼即逝,那些当初逃到中国躲避战火的难民,早就​完完全全地和我国融合在了一起,变成了我国的一分子。

那么,在当年到底是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才会使得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乡,跑到中国来呢?

白俄不是白俄罗斯

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那些操着俄语,长着蓝眼睛、高鼻梁的“老毛子”,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摇身一变,成为我们 56 个民族里的一份子的?

这要从“归化族”这个词来讲,当年那些来到咱们中国的俄罗斯人起初是被叫做“归化族”的,之后才变更为“俄罗斯族”。

说起来,最早来到中国的俄罗斯人要回溯到清朝的时候,那会打赢了雅克萨之战,就有许多俄罗斯人迁移至北京,在那里落地生根了。

但是,要说真正让俄罗斯族的人数变得越来越多、规模变得越来越大的,那必须得是俄国的十月革命

要说这十月革命,那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当时沙皇俄国,那是真的腐败,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1917 年,二月革命”轰然爆发,沙皇政府被推翻下台,临时政府登场,但让人失望的是,这临时政府根本无力应对俄国的根本问题,致使局势越发失控,混乱至极。

眼看着国家一天不如一天,情况越来越糟糕,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觉得不能再这么干等着了,所以在同年,他们发动了“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虽然成功了,但是那些被推翻的旧势力可不甘心就这么完蛋,他们被称为“白俄”,和代表苏维埃政权的“红军”针锋相对,内战就这样爆发了。

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了足足四年,双方打得昏天黑地,难解难分,老百姓可就倒霉了,受苦受难,最终,苏维埃红军赢了,那些白俄只好被迫抛弃自己的家,去别的地方寻找新的生活出路。

这些白俄刚开始的时候都想去欧洲避难,毕竟他们和欧洲人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更接近,但是内战让他们损失惨重,很多人几乎是一贫如洗,到了欧洲也难以生存。

再加上欧洲各国对这些“落魄贵族”的态度都不怎么样,不怎么愿意接纳他们,因此,数量不断增多的白俄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东方,中国更是他们的重点目标。

中国和俄国那可是多年的老邻居了,不光是在地理位置上挨得近,在文化方面也有挺多相似的地方,这两个国家相邻这么久,有相似之处也不奇怪。

另外,那个时候中国正处在北洋政府的统治时期,政治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宽松一些,所以对于那些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的白俄来讲,中国好像变成了一个还不错的选择。

不过,北洋政府可不是什么软柿子,听说有大批白俄要来,政府立马下令禁止入境,还派军队驱逐那些已经偷偷溜进来的白俄。

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些白俄为了活命,有的偷偷摸摸地潜入中国,有的干脆找个地方藏起来,跟北洋政府玩起了“躲猫猫”。

؜白俄在华经历

面对着上海高层的层层阻挠,一些白俄难民也开始铤而走险,他们选择以偷渡的方式进入上海,并聚集在法租界等租界区,寻求庇护,到1937年,上海的白俄难民数量已经超过3万。

为了生存,白俄难民不得不放下身段,努力适应新的生活,白俄男性大多从事着体力劳动,比如擦皮鞋、搬运货物等‎。

而白俄女性则更多地选择了歌舞表演、裁缝等行业,其中一些人甚至为了生活,被迫沦为娼妓。

根据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的记录能够看到,在 1929 年被关押的犯人里面,白俄人的占比居然达到了 85%,当然了,在白俄难民这个群体当中,也是存在一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以及技术人才的。

他们凭借自身优势,找到了一些相对体面的工作,比如教授外语、音乐、舞蹈等,还有一些人则选择创业,开设店铺、餐厅、诊所等,试图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重新站稳脚跟。

但是命运似乎总爱和这些白俄难民开玩笑,还没等他们喘口气,日军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再次将他们推向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白俄难民内部出现了分化,有些人心生恐惧,选择逃离中国,去往其他国家寻求庇护。

有些人则选择留在中国,看看局势是怎么发展的,还有一些人,他们心中怀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第二故乡的热爱,毅然决然地选择拿起武器,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在上海,许多白俄难民积极响应中国政府的号召,加入了抗日队伍,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这片收留他们的土地,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和友谊。

但并不是所有白俄难民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东北,一些白俄人为了生存,选择投靠日本侵略者,加入了伪满洲国军队,成为了日本侵略者的帮凶。

他们不光是协助日本人来欺压中国的百姓,而且还加入了对中国抗日军民的围剿,他们这样的做法,无疑是犯下了让人绝对无法宽恕的罪行。

1945年,苏联红军挥师东北,迅速击败了日本关东军,那些曾经为虎作伥的东北白俄,最终也随着伪满洲国的覆灭而走向了灭亡。

融入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白俄的身份也迎来了历史性的转变,他们不再是异乡的“归化族”,而是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俄罗斯族。

成为中国的一员,这可不代表着就得舍弃自己本来的文化,俄罗斯族在融入中国社会的过程中,对他们自己的文化传统那可是特别珍惜。

在他们的生活中,俄罗斯民族的饮食、节日、服饰等,依然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每逢传统节日,他们会穿上民族服装,载歌载舞,欢庆节日,仿佛置身于遥远的故乡。

他们的餐桌上,也经常出现罗宋汤红菜汤等俄罗斯传统美食,这既是对家乡味道的怀念,也是对自身文化的传承。

文化融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进程,在把自身文化留住的同时,俄罗斯族也在特别努力地学习和接受中华文化,他们认真学习汉语,仔细了解中国习俗,一点一点地融入了中国社会的生活模式和价值理念。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使用汉语与其他民族交流,孩子们在学校接受汉语教育,一代代俄罗斯族人,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华文化融入自己的血脉。

从最初的“异乡人”到如今的“中国人”,俄罗斯族经历了百年风雨的洗礼,他们的身份认同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他们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的贡献,是最好的证明。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场上,涌现出许多英勇的俄罗斯族战士,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和平年代,他们扎根各行各业,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如今,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族人,自豪地称自己为“中国人”,一位俄罗斯族老人说:“我的祖辈来到中国,是为了寻找和平的避风港,如今,中国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在了这片土地上。”

俄罗斯族在中国的这百年融合历程,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一个鲜活写照,往未来看,俄罗斯族必然会持续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了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像他们一样,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家园,共同谱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篇章!

来源

根据天津青年报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03年8月6日发布的《流亡的白俄群体》

根据国际在线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06年9月30日发布的《日本关东军3支外籍军团曾是对外侵略急先锋(图)(2)》

根据中国新闻‎网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23年4月16日发布的《中国俄罗斯族迎巴斯克节 传承百年华俄后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