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04 12:17
茅坑边盘踞着一条大蛇
在清朝末年,江南水乡有一座名叫临河的小镇,镇上居民多以捕鱼种田为生,日子虽不富裕,但也算过得安逸。
在临河镇的东头,住着一户姓赵的人家,赵家老爷赵富贵是个小有名气的地主,家中有良田百顷,宅院宽敞,在当地也算是富甲一方。
赵家宅院后面有一片荒废的菜园子,因为年久失修,杂草丛生,赵富贵便命人在那儿搭了个简陋的茅坑,以供家中仆人使用。
这天,赵家新来的一个名叫阿福的小伙计,天不亮就去菜园子里的茅坑方便,可刚蹲下没多久,就觉得背后一阵阴风袭来,紧接着,他借着微弱的月光,看见茅坑边竟然盘踞着一条碗口粗细的大蛇,浑身漆黑,两只眼睛如同灯笼一般,直勾勾地盯着他。
阿福吓得妈呀一声,连滚带爬地跑回了院子,一边跑一边大喊:“蛇!
大蛇!
茅坑边有条大蛇!”赵家上下一听这话,纷纷围了过来,赵富贵更是亲自披衣下床,带着几个家丁,手持棍棒,朝着菜园子奔去。
到了茅坑一看,那大蛇早已不见了踪影,只剩下杂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赵富贵眉头紧锁,心想这事儿透着邪性,便吩咐下人,以后夜里谁也不许再来这茅坑方便。
可是,这事儿还没完。
接连几天,赵家上下总有人在夜里看到那条大蛇的身影,在宅院周围游荡,有时候还会出现在院子里,吓得大家人心惶惶,赵富贵更是夜不能寐。
这天,赵富贵正在家中发愁,忽然听说镇上来了个云游的道长,能驱邪除妖,便立刻派人将他请了来。
那道长名叫清风,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道袍,手持一根竹杖,眉宇间透着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
赵富贵将清风道长迎进客厅,将家中遭遇大蛇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清风道长听完,微微一笑,说道:“赵施主不必惊慌,这事儿我自有计较。
你且带我去那茅坑看看。”
赵富贵闻言,立刻带着清风道长来到了菜园子,指着那茅坑说道:“道长请看,就是这儿。”
清风道长围着茅坑转了一圈,又仔细看了看周围的地形,忽然眉头一展,哈哈笑道:“赵施主,你发财了!”
赵富贵一听这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疑惑地问道:“道长何出此言?”
清风道长捋了捋胡须,说道:“此处乃是风水宝地,那大蛇盘踞在此,乃是为了守护一件宝贝。
你若想发财,就照我说的做,往下挖九尺九寸,自然能见分晓。”
赵富贵一听这话,心中大喜,立刻命人拿来锄头铁锹,亲自带着家丁们开挖。
这一挖就是整整一天,直到傍晚时分,才挖到了九尺九寸深的地方。
众人定睛一看,只见泥土之中,竟然露出了一只青铜古鼎,鼎身刻满了繁复的花纹和神秘的符号,看起来年代久远,非同一般。
赵富贵一见这青铜古鼎,立刻两眼放光,吩咐家丁们小心翼翼地将它挖了出来。
那清风道长见状,微微一笑,说道:“赵施主,这青铜古鼎乃是一件上古神器,价值连城。
你将它妥善保管,日后必能助你家业兴旺。”
赵富贵闻言,对清风道长感激涕零,立刻命人设宴款待。
席间,赵富贵问起那大蛇的事儿,清风道长说道:“那大蛇乃是龙脉的守护神,见你挖出了古鼎,便知此处机缘已尽,自然离去了。”
赵富贵一听这话,心中更是高兴,觉得自己真是走了狗屎运,竟然在家中的茅坑边挖出了这等宝贝。
然而,这事儿还没完。
自从挖出了青铜古鼎,赵家便开始怪事连连。
先是家中仆人莫名其妙地生病,接着是牲畜接连死亡,最后连赵富贵的几个儿子也开始出现幻觉,整日里胡言乱语。
赵富贵心中着急,再次派人去请清风道长。
可是,那清风道长却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也找不到了。
赵富贵无奈,只好请来了镇上的其他道士和尚,可是他们来了之后,一个个都摇头叹息,束手无策。
这天夜里,赵富贵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就在这时,他忽然听到窗外传来一阵低沉的咆哮声,紧接着,房间的窗户猛地被一股大力撞开,一条黑影闪电般地扑了进来。
赵富贵定睛一看,只见那黑影正是之前盘踞在茅坑边的大蛇,此刻它浑身鳞甲张开,双眼如炬,正张开血盆大口,朝着他扑来。
赵富贵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下了床,一边跑一边大喊:“救命啊!
大蛇回来了!”可是,此刻夜深人静,府中上下早已熟睡,哪里有人能听到他的呼救声。
赵富贵一边跑一边回头,只见那大蛇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他了。
就在这时,他忽然觉得脚下一空,整个人失重般地往下坠去。
等他回过神来,发现自己竟然掉进了之前挖出的那个大坑里。
那大蛇也紧跟着掉了下来,落在他的面前,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他。
赵富贵吓得瘫在地上,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就在这时,那大蛇忽然开口说话了:“赵富贵,你可知道,你挖出的那件青铜古鼎,乃是我龙脉的镇脉之宝。
你贪财害命,将我龙脉破坏,如今又害得我家族离散,这笔账,咱们该好好算算了。”
赵富贵一听这话,吓得面如土色,连声求饶:“大蛇饶命!
大蛇饶命!
我不知道那古鼎是你的宝贝,我这就把它还给你,只求你饶我一命。”
那大蛇冷哼一声,说道:“还?
你以为还回来就完事儿了?
你破坏的龙脉,害得多少生灵涂炭,这笔账,你拿什么还?”
说完,那大蛇张开血盆大口,朝着赵富贵扑去。
赵富贵吓得闭上了眼睛,只等一死。
可是,就在这时,他忽然觉得一股强大的力量将他托起,紧接着,他听到一阵清脆的铃声,和那大蛇的咆哮声交织在一起。
等他睁开眼睛,只见自己正躺在坑边,而那大蛇则被一个身穿白衣,手持长剑的道士拦住了去路。
那道士正是之前失踪的清风道长。
清风道长手持长剑,与那大蛇斗得难解难分。
赵富贵见状,心中大喜,连忙爬起来,想要逃跑。
可是,他刚迈出两步,就觉得脚下一软,整个人又摔倒在地。
他低头一看,只见自己的脚下不知何时已经布满了青苔和藤蔓,将他牢牢缠住。
他挣扎了几下,可是越挣扎,那些青苔和藤蔓缠得越紧。
就在这时,清风道长一剑劈向大蛇,那大蛇吃痛,怒吼一声,转身逃走了。
清风道长见状,也不追赶,而是转身来到了赵富贵的面前。
他看着赵富贵,叹了口气,说道:“赵施主,你贪财害命,破坏龙脉,如今落得如此下场,也是咎由自取。
我虽能救你一时,却救不了你一世。
你好自为之吧。”
说完,清风道长转身离去,只留下一脸茫然的赵富贵,独自在夜色中发呆。
这赵富贵经历了这一番生死劫难,心中也算是明白了些道理。
他望着清风道长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发誓,从此以后一定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可是,这事儿还没完。
赵富贵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可是家中的怪事却并没有因此停止。
而这一切,似乎都与那青铜古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赵富贵心中明白,要想彻底摆脱这些怪事,就必须找到那清风道长,将青铜古鼎物归原主。
于是,赵富贵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之旅。
这一路上,他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也见识了人心的险恶与贪婪。
可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没有放弃。
因为他知道,只有找到那清风道长,他才能真正地解脱。
就这样,赵富贵一路寻找,一路前行。
而关于他和那青铜古鼎的故事,也在临河镇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传奇。
至于那清风道长,有人说他云游四海,继续着他的驱邪除妖之路;也有人说他隐居山林,不再涉足尘世。
而关于那青铜古鼎和龙脉的秘密,更是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经久不衰。
而赵富贵呢?
在经历了这一番生死磨难之后,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在世,钱财乃身外之物,唯有内心的安宁和善良,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于是,他将自己的家业交给了儿子打理,自己则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然而,故事到这里,却并没有结束。
因为,关于那青铜古鼎和龙脉的秘密,还有着一个更大的反转,等待着人们去揭晓……赵富贵在临河镇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纷纷猜测他是不是被大蛇或者什么邪祟给害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几年后的一天,他竟然带着一个年轻的后生回到了镇上。
那后生长得眉清目秀,一脸的书卷气,可眼神里却透着一股子坚毅。
赵富贵逢人便说,这是他失散多年的亲侄子,名叫赵文远,在外面读了几年书,如今学成归来,要帮他打理家业。
镇上的人一看赵富贵这阵仗,都以为他是想通了,要好好过日子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赵文远一回来,竟然在赵家大院里搞起了大动作。
他先是将赵家大院的布局重新规划了一番,然后又命人在院子里挖了几个大坑,说是要种什么珍贵的药材。
镇上的人一看这架势,都以为赵文远是读书读傻了,哪有在院子里种药材的?
可是,谁也没想到,那药材种下之后,竟然长得郁郁葱葱,没多久就开了花,结了果。
赵文远将这些药材收集起来,晒干研磨,制成了药丸,说是能治病救人。
起初,镇上的人都不信,可是,当赵文远治好了几个疑难杂症之后,人们便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
而这赵文远呢,也不骄不躁,依旧是每天忙着他的药材,偶尔还会给人看病开方,一时间,赵家大院竟然成了镇上的诊所。
赵富贵看着侄子这么能干,心里自然是高兴。
可是,他也有个疑惑,这侄子到底是从哪学来的这些本事?
而且,他总觉得侄子身上有种说不出的神秘感,就像是……就像是那清风道长一样。
这天,赵富贵终于忍不住,将侄子拉到了一边,问道:“文远啊,你这医术和种药材的本事,到底是从哪学来的?”
赵文远闻言,微微一笑,说道:“叔叔,这事儿说来话长,其实,这一切都是清风道长教我的。”
赵富贵一听这话,惊得差点没从椅子上掉下来,他瞪大眼睛,看着侄子,说道:“你说什么?
清风道长?
他不是失踪了吗?”
赵文 远点了点头,说道:“没错,他是失踪了,可是,他并没有死。
几年前,我出去闯荡,无意间遇到了他。
他见我心地善良,又肯吃苦,便收我为徒,教我医术和种药材的本事,还让我回来帮你。”
赵富贵一听这话,心中顿时明白了八九不离十。
他看着侄子,眼中满是感激,说道:“文远啊,叔叔以前做错了很多事,如今能得你相助,叔叔真是感激不尽。”
赵文远闻言,摇了摇头,说道:“叔叔,过去的事儿就让它过去吧,咱们要往前看。
如今,咱们赵家有了这医术和药材,一定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赵富贵闻言,心中豁然开朗,他拍了拍侄子的肩膀,说道:“好!
叔叔听你的!
咱们一起努力,让赵家重振雄风!”
就这样,赵文远在赵家大院里种起了药材,治起了病,而赵富贵呢,也放下了过去的恩怨,开始好好经营家业。
镇上的人看着赵家这叔侄俩,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说他们是临河镇的好榜样。
然而,就在赵家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时候,一个神秘的访客来到了镇上。
那访客是个穿着道袍的老者,一脸的仙风道骨,他自称是清风道长的师兄,名叫玄机子。
玄机子来到镇上,直奔赵家大院。
赵富贵一看这架势,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不会是来找麻烦的吧?
可是,谁也没想到,那玄机子一进门,便对着赵文远跪了下来,口中直呼:“师弟!
你可算回来了!”
赵文远一看这架势,也愣住了,他连忙扶起玄机子,问道:“师兄,你这是何意?”
玄机子叹了口气,说道:“师弟啊,你有所不知,当年你为了救那赵富贵,不惜以身犯险,与那大蛇斗法,最后虽然救下了他,可是你也因此身受重伤,灵魂出窍,被那大蛇趁机夺去了肉身。”
赵文远一听这话,惊得目瞪口呆,他看着玄机子,说道:“师兄,你说的话我怎么一句都听不懂?”
玄机子摇了摇头,说道:“师弟啊,你如今只是寄居在这赵文远的身体里,你的真身,还在那青铜古鼎之中。”
赵文远闻言,心中顿时明白了八九不离十。
他看着玄机子,眼中满是震惊,说道:“师兄,你是说……我就是那清风道长?”
玄机子点了点头,说道:“没错,你就是清风。
当年你为了救那赵富贵,不惜牺牲自己,如今,你的使命已经完成,是时候回归真身了。”
赵文远闻言,心中五味杂陈。
他看着自己的身体,又看着赵富贵,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而赵富贵呢,一听这话,也愣住了。
他看着眼前的侄子,又想着之前的清风道长,心中顿时明白了一切。
他跪在地上,对着赵文远连连磕头,说道:“恩公啊,我赵富贵有眼无珠,当年害得你如此下场,如今,我愿以命相抵,只求你能原谅我。”
赵文远看着赵富贵,心中百感交集。
他扶起赵富贵,说道:“叔叔,过去的事儿就让它过去吧,咱们要往前看。
如今,我已经找到了回归真身的方法,只是……只是这赵文远的身体,我该如何是好?”
玄机子闻言,微微一笑,说道:“师弟放心,我自有办法。
只是,你回归真身之后,这世间的一切,便都与你无关了。
你可要想清楚了。”
赵文远闻言,看着自己的身体,又想着之前的种种经历,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他点了点头,说道:“师兄,我愿意回归真身。”
就这样,在玄机子的帮助下,赵文远回归了真身,而那赵文远的身体,也在玄机子的法术下,恢复了原状,只是,他已经没有了之前的记忆,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人。
赵富贵看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
他明白,这一切都是因果报应,是自己当年贪财害命种下的恶果。
如今,虽然清风道长已经回归真身,可是,他留给自己的,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此以后,赵富贵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弥补着过去的过错,也用自己的善行,赢得了镇上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而那青铜古鼎和龙脉的秘密,也随着清风道长的回归,成为了一段永远尘封的历史。
赵富贵日子一天天过去,镇上的日子又恢复了平静。
但谁也没想到,就在赵富贵以为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镇上的老柳树下,突然出现了个道士打扮的人。
这道士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道袍,手里拿着一把破蒲扇,看起来跟个叫花子没啥两样。
可他一开口,却把赵富贵吓得差点没魂儿。
“赵富贵,你的事儿还没完呢!”道士说话的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像锤子一样,一下下敲在赵富贵的心上。
赵富贵看着这道士,心里直犯嘀咕:这是哪路神仙?
咋知道我的事儿呢?
道士见赵富贵一脸疑惑,嘿嘿一笑,说道:“别看了,我可不是清风道长。
我叫云游子,跟清风道长有过一段交情。
他托我给你带句话,说你的因果还没结清,得继续修行。”
赵富贵一听,心里更懵了。
修行?
自己一个土坷垃里滚大的庄稼汉,修哪门子行啊?
道士见赵富贵还是不明白,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赵富贵啊,你当年为了钱财,害得清风道长身陷险境,虽然他现在回归真身了,但你的罪孽还没赎完呢。
你得用你的余生,去做善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才能还清你的债。”
赵富贵一听这话,心里顿时像明镜似的,啥都明白了。
他跪在地上,给道士磕了三个响头,说道:“道长,我明白了。
我会用我的余生,去做善事,去赎罪。”
道士见赵富贵终于开了窍,点了点头,说道:“好,既然你明白了,那我就不多说了。
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你好自为之吧!”
说完,道士转身就走,没一会儿就消失在镇头的小路上。
赵富贵站起身来,看着道士远去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
他回到赵家大院,把道士的话跟赵文远说了。
赵文远一听,也愣住了。
他看着赵富贵,说道:“叔叔,那你打算怎么做呢?”
赵富贵叹了口气,说道:“我打算把咱家的家产都拿出来,去帮助那些穷苦人家。
咱家能有今天,全靠清风道长,现在,是咱家回报社会的时候了。”
赵文远一听这话,眼里闪过一丝敬佩。
他点了点头,说道:“叔叔,我支持你。
咱们一起去做善事,去赎罪。”
就这样,赵富贵和赵文远开始了他们的赎罪之路。
他们拿出家产,帮助那些穷苦人家,给他们送粮食、送衣物,还帮着他们盖房子、种地。
镇上的人们看着赵家叔侄俩的变化,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而赵富贵呢,也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他不再是个只知道赚钱的商人,而是个有爱心、有担当的好人。
他的心里充满了阳光,每天都过得充实而快乐。
然而,就在赵富贵以为自己的余生都会这样度过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
那天,赵富贵正在镇上帮一家贫困户盖房子,突然听到有人喊:“着火了!
着火了!”他抬头一看,只见镇西头的一家粮仓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赵富贵扔下手里的工具,就往火场跑去。
他跑到火场一看,只见火势已经失控,火苗肆虐地吞噬着周围的房屋。
而粮仓的主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正瘫坐在地上,哭喊着:“我的粮食啊!
我的粮食啊!”
赵富贵一看这架势,心里顿时明白了。
这老太太是镇上的孤寡老人,靠种地为生。
这粮仓里的粮食,可是她一年的口粮啊!
赵富贵没多想,脱下自己的衣服,就往火里冲。
他一边扑火,一边喊着:“大家快来帮忙啊!
快来救火啊!”
镇上的人们一看赵富贵都上了,也都纷纷加入救火的行列。
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把火给扑灭了。
可是,粮仓里的粮食,却已经烧得所剩无几了。
老太太看着烧成废墟的粮仓,哭得死去活来。
赵富贵看着老太太,心里也很难受。
他走到老太太身边,说道:“大娘,您别哭了。
粮食没了,咱再种。
我这有钱,我先给您拿点,您先将就着过。”
老太太一听这话,更是哭得泣不成声。
她拉着赵富贵的手,说道:“富贵啊,你真是个好人啊!
我老太太这辈子没白活啊!
能遇到你这样的好人!”
赵富贵看着老太太,心里也很感慨。
他明白,自己的善行,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而这,正是他想要的。
从此以后,赵富贵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用自己的余生,去做善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而镇上的人们,也都纷纷效仿赵富贵,去做善事,去传递爱心。
就这样,赵富贵在镇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人们都说,赵富贵是个有情有义的好人,他的善行,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而赵富贵呢,也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真正价值。
他明白,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钱财和地位,而是内心的善良和担当。
他用自己的余生,诠释了这一道理,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故事讲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
赵富贵的余生,都在做善事中度过,他的心里充满了阳光和温暖。
而镇上的人们,也在他的影响下,变得更加善良和友爱。
这一切,都是清风道长留给赵富贵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用自己的余生,去赎罪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