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13 09:36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文 |小文
编辑 |小文
一副看似简单至极的对联,竟然在明朝流传千古,被后人誉为“最懒”的杰作。
它的上联与下联竟完全相同,字数不增不减,连标点都不差一毫。
如此懒惰的对联,却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这个被奉为绝对的“懒联”背后,蕴藏的智慧让人不得不深思!
公元1521年,徐渭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
他的父亲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秀才,母亲则是一个地位低微的妾室。
作为庶出的儿子,徐渭从小就没能感受到父母的疼爱。
他10岁的那一年,生母就被父亲逐出家门,徐渭从此只能在亲戚家寄人篱下。
即便是同父异母的哥哥徐淮,也与他有着30多岁的年龄差距。
两人性情南辕北辙,并无多少手足之情。
幼年丧母、缺爱,再加上对家庭的失望,年少的徐渭渐渐就变得孤僻敏感。
但命运似乎格外眷顾这一个可怜的孩子。
上天没给他一个温暖的家,却赋予了他很是惊人的才华。
6岁开蒙,9岁能文,少年的徐渭很快就在十里八乡一带小有名气,被冠以"神童"的美誉。
少年时代的徐渭,是个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博览群书,才思敏捷,常常在同龄人面前夸夸而谈,指点江山,恃才傲物。
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这个少年天才当头一棒。
徐渭立志学而优则仕,可仕途之路却布满荆棘。
他参加了八次科举考试,却连一次进士都没能考取。
徐渭的文章锋芒毕露,常常直言时弊,触怒权贵。
尤其是他多次在考卷中公然的去抨击当朝宰相严嵩,更是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在严嵩把持朝政的年代,徐渭想要折桂及第,无异于痴人说梦。
屡遭挫折,郁郁不得志,这个意气风发的才子渐渐变成了愤世嫉俗的怪人。
他常在酒后长吁短叹,借文章抒发内心的苦闷。
山水田园成为了他逃避现实的港湾,然而内心的失意与不甘,却怎么也冲刷不去……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43岁的徐渭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彼时,他在抗倭战争中屡建奇功,得到了浙闽总督胡宗宪的赏识,被招为幕僚。
这正是他人生中最意气风发的时期。
徐渭性格狷狂,仗着自己的才华,常常惹是生非。
一次宴请时,他偷偷将歌姬的鞋放在了一个和尚的房中,并告发那个和尚与歌姬苟合。
胡宗宪大怒,当即将几个和尚斩首示众。
原来,徐渭自幼丧母,对僧侣和尚颇有成见。
他常常借题发挥,无中生有,胡乱猜忌。
这次闹剧,更是让胡宗宪尴尬不已,认为徐渭就是一个刚愎自用之人。
不久,朝中严党倒台,胡宗宪也受到牵连获罪。失去靠山的徐渭再次陷入人生低谷。
人生的打击接踵而至,彻底击垮了徐渭脆弱敏感的内心。
他变得愈发偏执多疑,常常无故猜忌身边的人。
有一次,他外出归来,听到房中传来妻子的嬉笑声,便怀疑她与人有染。
徐渭盛怒之下冲入房中,只见妻子与一个和尚衣衫不整,竟用烛台将妻子活活打死。
这一切不过是他病态的想象!事后,他才恍然大悟,然为时已晚。
徐渭因此锒铛入狱,若非朋友营救,他险些就要丧命狱中。
出狱后的徐渭,再也没能走出内心的阴霾。
他终日郁郁寡欢,杜门谢客,连最亲近的儿子也不愿见他。
曾经的才子,如今只能靠卖文卖画,勉强度日……
晚年的徐渭,虽然不再问政从文,但他的书画作品却广受追捧。
他常在诗文画作的题跋中感慨人生,诉说内心的苦闷。
再多的才华,也填补不了他心中的缺憾。
临终前,徐渭忧心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于是给他留下了一副不寻常的对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这副看似矛盾重复的对联,实则大有深意。"好"字读音不同,句意全变。
徐渭是在告诫儿子:年少时要珍惜机会好好读书,莫到老来后悔当初荒废学业。
如果我们细品这副对联,不难发现它是徐渭人生的真实写照。
少时怀才不遇,壮年郁郁不得志,晚年归隐不问世事,才华湮没一生。
这样的徐渭,何尝不是"年少不好读书,老来想读无书读"?
造化弄人,机缘巧合,让这副本是警醒儿子的对联,却流传后世,成为千古绝唱。
或许,惟有在字里行间,后人才能窥见徐渭跌宕起伏的人生,
感受到他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徐渭的一生,是个悲剧。但这样的悲剧,在古代知识分子中却并不罕见。
在那个才华常被埋没、人性常遭扼杀的时代,又有多少饱学之士抱憾终生?
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壮志难酬?
让我们以徐渭为镜鉴,去审视那个时代,也审视我们自己的人生。
我们是否曾为一时的得失而怨天尤人,又是否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愿徐渭跌宕的一生,能给今天的我们一些启示。
毕竟,人生苦短,我们更应好好把握当下,活出精彩。
读者朋友们,对于文章有什么建议或者指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畅所欲言!
小编创作文章不易,希望各位读者帮忙点点关注、点点赞,在此小编十分感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