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貔貅品鉴网

现代民族英雄的困境:定义、认同与反思

发表时间: 2024-11-09 17:52

现代民族英雄的困境:定义、认同与反思

大伙儿肯定都还记得,从小学到中学,咱们背得最起劲的就是岳飞那首《满江红》了。"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气势磅礴的开头,那股子忧国忧民的劲头,那叫一个让人热血沸腾。可你们猜怎么着?现在有些教材把这篇给撤了,换上了一位叫冉有的人物,说实话,打听了半天,都没几个人知道这位是谁。

这事儿一出来,可把不少人给气坏了。网上吵得那叫一个热闹,说是这些专家也太不懂行情了,把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给撤了,换上个知名度不高的人物,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再说说鲁迅先生,他的文章也遭了殃。有些专家说啊,鲁迅的文章太深奥了,说是对孩子们不友好。这话说的,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呢?我问过不少学生,他们都说鲁迅的文章其实挺好理解的,真正让他们头疼的是那些密密麻麻的注释,把简单的文章硬是注释得跟天书似的。

你说说,现在的孩子们哪个不是玩手机玩得贼溜?连游戏攻略那么复杂的东西都能一看就懂,怎么到了鲁迅的文章这儿,就成了难啃的骨头了?说白了,不是文章难,是那些注释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

还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太激进,影响孩子们的三观。这话说的,我都想笑。正是因为鲁迅敢说真话,敢戳破那些虚伪的面具,才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学会了独立思考。现在的孩子们,不就更需要这种明辨是非的能力吗?

你看看咱们的历史,哪次进步不是靠着前人留下的经验教训?那些所谓的"不合时宜"的词儿,比如"老爷"什么的,那不就是那个年代的写照吗?咱们学习历史,不就是为了知道从哪儿来,要往哪儿去吗?

说实在的,这些专家们也该好好想想了。你说教材与时俱进没错,但是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给撤了,换上一些含金量不高的内容,这不是本末倒置吗?那些经典文章里头蕴含的民族气节、人文关怀,那可都是千金难买的精神财富啊!

这么说吧,咱们现在的教育,最缺的就是能让孩子们学会思考的好文章。与其把注意力放在删减经典上,不如想想怎么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更好地服务于今天的教育。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教材改革确实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也得掂量掂量,别为了改革而改革,最后把好东西都给丢了。这事儿啊,真得好好琢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