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貔貅品鉴网

唐朝开国八大功臣传奇故事:风云变幻的历程

发表时间: 2024-08-21 15:35

唐朝开国八大功臣传奇故事:风云变幻的历程

每个朝代的开创,都少不了背后的功臣。李渊称帝时,一共册封了八位开国功臣,他们都是在李渊手底下立过大功的臣子。但是功高盖主可不是什么好事,没准什么时候就身败名裂了。

这八位大功臣的结局可想而知,李渊亲手除掉了三个,还有四个死在了李世民的手里。只剩一位还在苟延残喘,不知道什么时候丧命。

都说唐朝对功臣好,现在看来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啊?这几位到底干了些什么?李渊和李世民又为什么急着除掉他们?

唐朝官场有不公

在八大功臣里,刘文静是最先伏诛的一位,而刘文静也是最冤的一位。刘文静,字肇仁,他原本只是一个县令,但是不满隋朝杨广的统治。

正当刘文静有造反之心时,他遇上了自己的好兄弟李渊。当时的李渊镇守太原,算是个边防的将领。

李渊能起兵反隋,也是刘文静撺掇的。原本李渊并没有反隋的想法,或者是他觉得时机还没有‪成熟,所以并没有造反的迹象。

但是当时的李世民已经开始准备着造反了,而刘文建就是他的军师。刘文静先是帮李世民做好了造反的准备,之后又跟他商量起兵的路线。

他们俩虽然商量得挺好,但是李世民还是有些担心,他对刘文静说:“如今天下大乱,但是父亲他依然按兵不动,我担心他不愿起兵啊。”

恰逢此时,杨广给李渊来了一封问罪书,只因为之前李渊打了个小败仗,杨广就要重罚他。

看准这个机会,李世民和刘文静赶紧劝说李渊:“咱不受他这气!反了算了!”

而且刘文静还拿出了他们的造反章程,李渊见他们准备如此充足,也萌生了起兵造反之意,听从了刘文静他们的建议,加入了反隋大军。

那刘文静又是怎么死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了,那就是李渊身边的裴寂

这裴寂也是李渊的老朋友了,李文静一直觉得自己的能力必比裴寂强,功劳也比他高,但就是官职地位没他高。

时间一长,刘文静心里就有了怨气,跟裴寂那是针尖对麦芒,处处作对。

有一回刘文静喝多了,还在诅咒裴寂,发誓一定要把裴寂挫骨扬灰。本来这事在家里说说也就算了,但是刘文静有个多嘴的小妾,把这事给传了出去。

这下还得了?裴寂也跟刘文静干上了,刘文静家里办法事,裴寂非说他是在密谋谋反。

谋反可是个大罪名,李渊很快就把刘文静抓了,但是刘文静本来就没造反,他也无话可说。

李渊审讯他时,他也只是在抱怨自己与裴寂的地位差距。李世民和几位大臣都觉得刘文静只是不满而已,并没有谋反,算不上什么罪过。

李渊见有这么多人为刘文静求情,也就不再打算追究他。这时裴寂坐不住了,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机会,又岂能放过刘文静?

于是裴寂跟李渊说:“这刘文静现在就敢对我不满,要杀了我,等再过几年,他岂不是要对您不满了?”李渊听信谗言,把刘文静抄家处斩了。

父子功臣无妄灾

李渊刚起兵那会,还没有自己称帝,而是拥护了杨广的孙子杨侗为帝。虽然是杨家后人,但是杨侗的名头也不小,李渊凭借杨侗的名声,招揽了很多小势力。

当时在中原地区有一支规模比较大的起义军,首领是杜伏威和他的义子阚棱。

杜伏威听说了李渊的事,也带着大军前来投奔,李渊这时候正缺人手呢,自然是非常欢迎。杜伏威手下还有一个人名叫辅公佑,他就不同意投奔李渊。

但是这支起义军毕竟还是人家老杜说了算,就算辅公佑再不愿意,也改变不了最后的结果。

而辅公佑也不愿意就这样坐以待毙,他秘密召集了一群人,全都是不愿意投奔李渊的,然后辅公佑就带着这帮人造反了。

辅公佑造反之后,李渊自然要找杜伏威过来说道说道。杜伏威诚惶诚恐,赶紧表明这事跟他没关系,然后又派出了自己的义子阚棱前去协助平叛。

阚棱来到战场上后,摘下头盔,露出真容,大喊一声:“你们敢跟我动手,都不认得我了吗!”阚棱在军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有不少的义军见到他后就倒戈了,因此辅公佑的叛乱也没有持续多长时间,连去带回也就两个月,辅公佑也被抓了起来。

但是辅公佑依然不死心,在审讯他时,辅公佑一口咬定:杜伏威和阚棱才是谋反的主谋。这‮下可把父子二人吓了一跳。

正巧,负责审讯的这个官员,还跟杜伏威有过节,于是他又添油加醋了一番,举报杜伏威谋反。于是可怜的杜伏威和阚棱就这么被李渊给杀了。

选错主人遭厄难

李渊杀了刘文​静、杜伏威、阚棱三个人,到了李世民这边,他杀得更多,他杀了四个。

但是李世民这个人吧,是个讲道理的人,如果没有确定这位大臣谋反‎,他不会单凭猜测就把人家杀掉。

首先第一个是罗艺。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李世民手下一员猛将叫罗成,他的父亲就叫罗艺。

但是这里的罗艺和真实历史上的罗艺可不一样,真实的罗艺既不是什么北平王,也没有叫罗成的儿子,他不过是李建民手下的一个将领。

玄᠎武门之变”发生时,罗艺在镇守边疆,根本没办法营救,也没法参与李建民的行动。

李世民也是一个讲理的人,既然你罗艺一直在镇守边疆,看在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了。

尽管罗艺是李建民的人,但是李世民也没有动他。

李世民没有惩罚罗艺,反倒是罗艺觉得不自在了,他总担心李世民会冷不丁地把他杀了,因此他每天都活得提心吊胆的。

最后他实在忍不了了,带着自己的兵马造了反,结果自然是被李世民手下的战将给杀了。虽然李世民都没有打算找罗艺的麻烦,但是他还是作了死。

与虎谋皮一只侯

李世民的身边也不全是厉害人物,也有些浪荡之辈。

比如有个叫侯君集的,原本就是个纨绔子弟,只不过跟着李世民的时间比较长,他还有了一些傲气。

他平日里贪赃枉法,被朝廷上的人举报了出来,挨了李世民的责罚。

其实侯君集的罪足够要他的命了,但是李世民还念着两人这么多年的交情,所以只是将侯君集贬到了外地做官,等风头过去了,再把他调回来。

但是侯君集却没有明白李世民的苦心,心里还觉得自己委屈,要想着推翻李世民。

侯君集被贬到了洛阳当个小官,还一直不服不忿的。

他在洛阳认识了一位名叫张亮的同僚,只是跟张亮喝了几次酒,就把自己要谋反的事全都说了出来,还叫着张亮一起干,给张亮吓了一跳。

当张亮把这事告诉李世民时,李世民却不相信,以证据不足为由没有处罚侯君集。

李世民对侯君集可算是仁至义尽了,但侯君集也是真的不领情,他不光要造反,还勾搭上了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与李承乾约好了,要让李世民禅位。

但是他们的套路都被李世民玩过了,他们也不想想李世民的皇位是怎么来的。

最终事情败露,李世民还想着保一下侯君集,但是李世民能忍,朝上的群臣都忍不了了,强烈要求把侯君集处死。

最终在群情激愤中,侯君集被判了个死刑。侯君集虽然死了,但是那个举报他的张亮也没好到哪去。

封建迷信害死人

张亮因为举报侯君集有功,所以被提拔到别处当官了。在临上任之前,张亮去算了一卦,得到一句谜语“弓长之主当别都”。

这本来只是算命先生的客气话,没想到张亮还信了,真以为自己能另起一都城。

结果新都没建成,倒是把自己给搭进去了。张亮要立新都的事传到了李世民耳朵里,他不敢相信居然有人能如此大胆?

于是就派了一位大臣前去查看,结果张亮身边的同僚全都成了污点证人,李世民见有这么多人举报他,也不得不信了,于是下令处死了张亮。

而因为这‫种死去的还有一个,那就是李君羡。贞观年间,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唐三代后,女主武氏有天下”,李世民自然不会让这种事发生,他开始疯狂找这个“女主武氏”。

有一次在皇宫喝酒时,李君羡说自己的小名叫“五娘子”,他一下子就成了“女主武氏”的最佳人选,被李世民给杀了。

唯一幸存者薛万彻,是唯一一个比李世民活得长的人。他原本也是李建民的人,后来被李世民重用了。

李世民从哥哥那里找回来的人,文官当属魏征,武将当属薛万彻。不过薛万彻也不是善终,李世民死后,他跟房玄龄的儿子一起造反,被李治给收拾了。

八位开国功臣:刘文静、杜伏威、阚棱、罗艺、侯君集、张亮、李君羡、薛万彻,居然无一善终。

虽然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罪有应得,但是也不得不让人考虑一个问题,这些个功臣,为什么总想着谋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