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08 12:39
位于中南半岛的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佛教在泰国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佛教在泰国的兴盛,始于公元3世纪的泰国孔雀王朝。公元前250年,当时的国王Asoka皈依了佛年教,并在印度请来了一批僧人传播佛法,泰国佛教的历史便由此开始。
今天的泰国,全国有95%的人口信奉佛教,因此泰国也有“黄袍佛国”、“千佛之国”之美称。目前全国共有佛寺3.2万多座,平均每个行政村或每1600余人即有一所寺庙,僧侣约有30万人。
在泰国,僧侣倍受敬重,甚至王室仪式、国民教育及生活种种,都以佛教作为规范。泰国的男子结婚前,必须要出家,政府重要活动以及民间婚丧嫁娶等一般都由僧侣主持宗教仪式并诵经祈福,僧人在这里倍受敬重,尤其是那些公认的高僧。
一、
龙婆瑞是泰国著名的一位高僧。1921年出生在大城府帕凄县Takko村一个普通的小商贩家庭。12岁那年,父母送他去寺庙出家,成了一名小沙弥。
有一天,他的父亲病了,家里的摊位无人照看,于是捎信给龙婆瑞,让他回来照看一下生意,让父亲休息两天。
也许是有做生意的天分,在龙婆瑞接手的那几天里,生意特别红火,商品很快便销售一空。隔壁几个摊位的老板见状,便请龙婆瑞帮忙销售,东西也总是卖得特别快。
这件事之后,龙婆瑞便成了乡亲们心中的“财神”,甚至有几位大商人找上门来寻求合作,想让龙婆瑞还俗,帮自己打理生意。但龙婆瑞始终不为所动,而是在不久后正式剃度出家,法号“Phra Som Luay Pasatiko”,意为“诚心的觉悟者”。
剃度后的龙婆瑞,全身心投入佛法的学习之中,在20岁那年便荣获泰国佛学院最高学位,并被高僧龙婆称大师收为弟子。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龙婆瑞的佛法也在不断精进。在他中年之时,便已成了泰国著名寺庙——达果寺的住持,很多信众都以得到一块他赐予的“佛牌”为荣。
“佛牌”是泰国佛教的一种护身符,多用金属、矿石、宝石等制成,上面还含有佛经、贝叶经、花粉、药草香灰等等。人们求佛牌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它能保自己的平安和健康。
龙婆瑞的佛牌为什么会如此走俏?这是因为有一次,泰国某处景区内的一所旅店突然倒塌,住在这所旅店里的客人绝大多数都被砸死,只有六人幸存。而这些幸存者无一例外,脖子上都挂着龙婆瑞赐予的佛牌。
这件事也许只是个巧合,但在泰国人心目中,是龙婆瑞佛法高深,这才保住了这六个人的性命。从那之后,很多人都以得到龙婆瑞赐予的佛牌为荣,龙婆瑞也在2013年评为泰国"三大顶尖法术高僧"之一,备受信徒的敬仰。
二、
2017年7月19日,龙婆瑞在曼谷的Vichaiyut医院坐化,享年95岁。
7月22日,龙婆瑞的遗体在达果寺被庄重地迎回。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寺里的和尚将为龙婆瑞大师诵经15天,同时为龙婆瑞准备了一场为期100天的法会。
10月30日,法会结束,达果寺的僧侣们按照传统,准备给龙婆瑞的遗体换上新的僧袍。没想到打开棺材后,所有人都惊呆了:龙婆瑞的遗体保存得极为完好,仅仅有些缩水,并没有出现任何腐烂的迹象,也没有任何异味,甚至遗体的脸上还带着微笑,看起来非常平静安详——在佛教中,这是一种到达极乐世界的表现。
正常情况下,人死后两小时左右,肢体躯干就会逐渐僵硬,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会开始腐烂。但是,龙婆瑞大师的尸体在100天的时间里都没有腐败,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目睹这一奇事,龙婆瑞的信众们十分兴奋,甚至有人大喊:“大师生前功德无量,道行高深;死后肉身不腐,真是一个神迹啊!”
在信众们的强烈要求下,达果寺的僧人们也作出了一个决定:把龙婆瑞大师的遗体放入玻璃棺中供人们瞻仰,龙婆瑞大师也从此成为泰国又一位“肉身菩萨”。
“肉身菩萨”又名“全身舍利”,《法苑珠林》卷四十记载说:“舍利有三种:一者骨舍利,其色白也;二者发舍利,其色黑也;三者肉舍利,其色赤也。菩萨罗汉等亦有三种。若是佛舍利椎打不碎,若是弟子舍利椎击便破矣。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
在佛教中,“全身舍利”是高僧或大善知识示寂后,其身体虽经年代久远、时空变迁,却未腐朽溃烂,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的一种现象。
三、
谈起肉身,一般人总会和古埃及的木乃伊混为一体,实质上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木乃伊的制作方法是利用盐、香料与树脂的混合物,把已摘除内脏的尸体,进行干燥防腐处理,再用精纺细织麻布一层层紧密缠绕之后,予以埋葬,才形成木乃伊。而佛教的肉身则不须任何药物处理,却能保存完好。
最奇特的是,有些肉身菩萨在世时,就已预知自己的肉身可以不坏。如1989年九华山大兴和尚肉身就是一例。又如1991年,九华山的慈明和尚88岁圆寂,他生前就曾多次向其徒弟嘱咐:他圆寂后,将遗体装缸保存,不须火化,待三年后开缸。其徒弟遵师遗嘱,于1995年3月8日带人开缸察看,却见师父安然端坐,容貌如生,摸其毛发、胡须,尚有扎人的感觉。
历代高僧传中也多有肉身的记载。据《大唐西域记》载:七世纪初,帕米尔高原以北之石窟中即供有肉身。六朝初期的肉身多见于西域僧。我国最著名的肉身如晋朝的语罗竭、单道开;隋朝的智题;唐朝的僧彻、法顺、善无畏、石头希迁、金地藏;明朝的憨山,以及现代台湾出现的三尊肉身和九华山历代的九尊肉身等。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上,肉身菩萨更是多达 14 尊之多。
对于这肉身菩萨这种现象,目前佛学界普遍的解释是:这些肉身菩萨,生前无一不修持严谨。他们有的深山苦修;有的入世行医;有的现疯傻颠倒相;有的治身心于一处,虽然修行的方式不一样,但都应机说法,利乐众生,外现凡行,内存清净。
由于他们严谨的修持,使他们的心体广大,内心清净。心无污染,行为自然高尚,他们的身体机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潜能显现,灵异显现,有的能示现神通。这种身心的变化,是无比复杂而神奇的,戒定慧之所熏修,是佛教对肉身菩萨现象的基本解释。严谨的修持,是肉身不烂的主要原因。
或许有人会问:修持严谨的高僧大德非常多,但肉身菩萨为什么这样少呢?这也许与修行者的愿心有直接的关系。许多高僧在圆寂时嘱咐保留遗体,完全是慈悲度生的愿心。因为有些人,在看到木雕泥塑的佛菩萨时,不能产生恭敬心,认为那是假的,但在看到肉身菩萨时,觉得可亲可近,内心震撼,认为那是真的,愿意供养皈依。所以有些高僧在圆寂之前,发愿要留下肉身,导致肉身菩萨不断出现。
构成人体的物质是有机物,而不腐的“肉身菩萨”突破了物质世界的理论局限,甚至打破了现代科学的认知范畴,令人称奇叫绝。对于这种神奇的现象,科学家们的解释虽然五花八门,但至今为止,也没有一种解释令大家信服。
四、
朱国胜是研究“肉身佛”的一位专家,但至今为止,他仍然找不出“肉身佛”的出现真正原因。
朱国胜认为,肉身不腐现象至少到目前为止,皆出自修行中人。修行者一般都是幼时出家,一生淡泊,不嗔不争,心境超于常人,一生把持着修身养性的信条。
他们一生吃素,每日诵经礼佛,与普通人的生活习惯迥然不同,其身体分子结构也与常人有所区别,念佛坐禅,全身便投入一种通透空灵之中,人一旦进入这种“入定”状态中,就类似于冬眠、辟谷,随之引起新陈代谢的改变,经脉贯通,筋骨干练,由此也就决定了人骨质肉质的变异,产生物化反应。
另外这些僧人在坐化前大多预知大限将至,一般都十天半月食不沾水不进,腹肠空空,脂肪水分都急剧减少,这些都可能是肉身菩萨形成的原因。
一般来说,肉身菩萨形成后,大对其自理大多都会先“坐缸”,再塑成金身供人瞻仰。
“坐缸”是在缸底铺一层石灰,上面加盖一层木炭,将“法体”盘坐装殓其中,再填充碾碎的木炭、檀香等,最后再将盖子密封便可。这样处理过的“肉身佛”,大多都能千年不腐,因为“坐缸”会将“肉身佛”的水分吸干,对“肉身佛”的防腐和保存起了作用。同时一些香料等也起到消毒杀菌作用。把缸密封起来,也让圆寂僧侣的“法体”不再接触空气、水分等,让法体有了“不腐”的可能。
以朱国胜的经验,3年后出缸的法体,缩水已非常严重,有点像“木乃伊”,再经过纱布、土漆、石灰石膏粉的塑造,让“肉身佛”处于一种几乎真空的状态,让千年不腐成为可能。
肉身不朽、舍利、虹化和舌根不坏,被当今人称为佛教的四大奇迹。虽然佛教视这所谓的四大奇迹为平淡无奇的现象,而一般人却认为是千古不解之迷。现在有些科研部门已将其作为唯象科学(即将一些原理尚不清楚、但事实存在的一些异常现象收集起来,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的研究资料,以探索和揭示人体更深的奥秘。
参考资料:
《看看新闻》:《泰国高僧圆寂2个月后 遗体仍如活着般面带微笑》
沈海燕:《中国佛教中的 “肉身菩萨 ”现象考析》